本文為201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專業的備考必看知識點,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備考2013年經濟師考試!!
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實施
一、貨幣政策實施的依據——宏觀分析
(一)總量和結構的平衡分析
1、總量和結構的平衡分析
經濟總量GDP(總供給)
總需求I+C+(X-M)
GDP> I+C+(X-M),物價下降;GDP< I+C+(X-M)物價上漲
2、供給與需求平衡
(二)貨幣當局概覽和貨幣概覽分析
1、貨幣當局概覽——簡化的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它是貨幣統計體系的基礎,反映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信貸總額、政府預算以及國際收支之間的關系及相互影響。
2、存款銀行貨幣概覽——在我國一般指商業銀行簡化的資產負債表
3、貨幣概覽
貨幣概覽是將貨幣當局概覽和存款銀行貨幣概覽歸并,剔除央行與存款銀行之間的信貸往來而形成的。
M2=國外凈資產+國內信貸-其他項目(凈)
其中:國外凈資產=黃金+外匯+國際金融組織的資產
國內信貸=貸款+財政凈借款
M2=M1+準貨幣
M1=流通中現金+單位活期存款
準貨幣=單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
二、貨幣政策效應
貨幣政策效應就是貨幣政策的實施對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績效或有效性。包括數量效應和時滯效應。
(一)貨幣政策的數量效應
(二)貨幣政策時滯效應(掌握)
從決策采取某種政策,到這一政策最終發生作用所耗用的時間,叫貨幣政策的時滯。
1、內部時滯
內部時滯:即作為貨幣政策操作主體的央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全過程。包括認識時滯和決策時滯。
(1)認識時滯:指從確實行某種政策的需要,到貨幣當局認識到存在這種需要所需耗費時間。
(2)決策時滯:認識到要改變政策到制定出相應政策的時滯——制定政策的時滯
2、外部時滯
外部時滯:即作為貨幣政策調控對象的金融部門及企業部門對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反應過程。
外部時滯長短取決于政策操作力度;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對政策工具的彈性大小。
三、我國的貨幣政策
(一)我國貨幣政策目標(掌握)
我國貨幣目標選擇觀點
單一目標
雙重目標
多重目標
1995年“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2007年多目標制——經濟增長、就業、穩定幣值、國際收支平衡。
(二)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掌握內容、條件、優點)
1、存款準備金制度
我國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初衷是作為平衡中央銀行信貸收支的手段。
2、再貼現與再貸款
我國商業票據市場不發達,所以再貼現工具使用有限
我國央行的再貸款一直在央行資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國央行基礎貨幣吞的主要渠道。1994年后再貸款比重有所下降。
3、公開市場操作
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
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人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
交易的品種:回購交易、現券交易(買斷和賣斷)和發行央行票據(我國債券規模有限)。
4、利率工具
人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調整央行基準利率(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2)調整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3)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4)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
近年來,人行加強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
(三)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掌握)
1、貨幣政策執行能力加強
2、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的選擇
(1)貨幣供應量
將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指標始于1993年,1998年人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貸款規模的限制,正式將貨幣供應量M2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2)利率
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所以利率作為中介目標受到很大限制
3、貨幣政策操作目標的選擇
(1)基礎貨幣
(2)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
4、商業銀行貨幣政策傳導功能的加強
(四)近年我國的金融宏觀調控情況(掌握,自已看)
相關文章:
輕松通過經濟師職稱評審,可同時參與中大網校舉辦的職稱英語網絡輔導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