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一)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商品價值的構成就由原來的W=c+v+m變成了W =k +m
隨著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轉化為生產成本,剩余價值由可變資本的產物變為生產成本自增加額,并進一步成為資本家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加額,從而轉變為利潤的形式。利潤和剩余價值本來是一個東西,但是二者又不能直接等同,剩余價值是相對于可變資本而言,利潤則相對于全部預付資本而言。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表現形態或轉化形式。
剩余價值似乎是由預付總資本產生的,這就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二)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平均利潤的形成是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是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前提的。資本家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就會把資本從利潤率低的生產部門撤出,轉移到利潤率高的生產部門。
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各個生產部門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即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總資本|比率。即:平均利潤率=剩余價值總量/社會總資本。
(三)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是由商品的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生產價格是由價值轉化來的,是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
生產價格形成后,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商品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生產價格與價值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背離,但是,這種背離并不意味對價值規律的否定,相反,它是以價值規律為基礎的。因為:①從個別部門看,資本家獲得的平均利潤可能與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有量的差異;但從全社會來看,被資本家階級所占有的全部平均利潤的總和等于全部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總額。②從個別部門看,價值與生產價格在量上有差異;但從全社會來看,生產價格總額等于價值總量。③生產價格的變動,最終取決于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變化。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商品價值量就降低,從而生產價格也會下
降。由此可見,生產價格只不過是價值的轉化形式,生產價格與價值的背離,并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只是價值規律實現形式的改變。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