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儲蓄 和投資
(一)消費理論
考試內容:掌握消費理論。
1.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凱恩斯消費理論主要由三個假設構成:
第一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所謂邊際消費傾向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人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以MPC代表邊際消費傾向,則邊際消費傾向可表示為:
凱恩斯認為根據基本的心理規律可以相信,當收入增加的時候人們會增加他們的消費,但消費的增加肯定比收入增加的數量要少,即邊際消費傾向在0—1之間。
0<MPC<1。
第二是收入是決定消費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把消費看作是收入的函數。就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消費是隨著收入的變動而相應變動的。
第三是,凱恩斯認為消費對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費傾向”是隨著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如果以APC代表平均消費傾向,以C代表消費,以Y代表收入,則平均消費傾向可表示為:
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邊際消費傾向為一常數,這時消費函數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
式中,α代表必不可少的自發消費部分, β為邊際消費傾向,β 和Y的乘積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費。因此,消費等于自發消費和引致消費之和。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一個人的一生至少可以劃分為兩大時期,賺取收入或收入大于消費支出時期與不賺取收入或收入小于消費支出時期。一個人總是把自己畢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費支出中進行最優分配,以得到一生中的最大滿足。因此,個人儲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比如,早年和晚年,掙得少花得多,甚至只花不掙;青、中年時期,則掙得多,當期花得相對少。因此,青、中年期要儲蓄,早晚期則需要動用儲蓄,所謂早年動用中年儲蓄,是指先有負債,中年還錢。他指出,一個具體時期的消費取決于對一生收入的預期,而不取決于當前時期的收入。
消費函數:
C=a(財富邊際消費傾向)×WR+c(勞動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YL
WR為財產性收入;YL為勞動收入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論
對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的另一種補充和修正是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在<消費函數理論)(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57年版)一書中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說理論,持久收入理論與凱恩斯理論的區別在于,它不是把人們的消費支出僅僅同現期收入聯系起來,而是從長期收入(持久收入)聯系起來。持久收入理論與相對收入理論的區別在于,它不是強調人們的消費支出同周圍人的消費支出之間的聯系,也不是把人們的消費支出同過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聯系起來,而是用人們未來的長期收入(持久收入)來分析現期消費支出的變化。
消費函數
Ct(現期消費支出)=c(邊際消費傾向)×YPt(現期持久收入)
(二)儲蓄函數
考試內容:掌握儲蓄的含義和儲蓄函數。
儲蓄是收入中減去消費的余額。從公式Y=C+S可得:
S=Y-C
影響儲蓄的因素雖然很多,但是根據凱恩斯的假定,收入是決定儲蓄最主要的因素。凱恩斯認為,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消費增加的會越來越少,而儲蓄增加的則會越來越多。儲蓄與收入之間的依存關系被稱為儲蓄函數。
根據上面得出的消費函數的公式,以及消費與儲蓄的關系,我們可以推導出儲蓄函數的公式:
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中一個確立,另一個也隨之確立。
(三)投資函數
投資函數是指用以反映投資決定機制的函數。投資可分為自發投資和引致投資。凱恩斯在對企業引致投資進行短期分析時,把投資I視為利率i的減少函數。利率越高,投資越小;利率越低,投資越大,即:
(四)投資乘數
乘數又稱作倍數,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某一變量的增減同其他變量所發生的連鎖反應的大小或倍數之間的關系。投資乘數,即指在一定的消費傾向下,投資的增加可導致收入和就業量按投資量成倍地增加。例如,增加10億元的投資導致廠30億元的收入,收入增量為投資增量的3倍,則乘數為3。如果增加了10億元的投資,導致增加了40億元的收入,收入增量為投資增量的4倍,則乘數為4。因此投資乘數就是收入增量和投資增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的系數。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