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金融專業知識與實務第八章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第二節通貨膨脹的治理的學習筆記,希望本文能夠幫助您更好的全面學習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治理
一、治理通貨膨脹的必要性
(一)通貨膨脹對社會再生產的負面影響
首先,通貨膨脹不利于生產的正常發展。通貨膨脹初期,會對生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這種刺激作用是遞減的,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生產的破壞性影響。
其次,通貨膨脹打亂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①商品停留于流通領域,遲遲不能進入消費領域。②商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通道受阻。③商品搶購、囤積居奇,加劇供需矛盾。
第三,通貨膨脹是一種強制性的國民收入再分配。①固定薪金收入的雇員→商業活動雇主;②固定利率的債權人→固定利率的借款人。
第四,通貨膨脹降低了人們的實際消費水平。
【例題·單選題】通貨膨脹初期對生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這種刺激作用是( )。
A.遞減的
B.遞增的
C.無效的
D.有效的
【答案】A
【解析】通貨膨脹初期對生產的刺激作用是遞減的。
(二)通貨膨脹對金融秩序的負面影響
①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當名義利率低于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為負值時,貸出貨幣得不償失,常常會引發居民擠提存款,而企業爭相貸款,將貸款所得資金用于囤積商品,賺取暴利。②名義利率上升,證券價格下降(熊市)。③生產領域受到打擊,工商業股票處于過度投機狀態。④嚴重的通脹會動搖人們對貨幣信用體系的信心,導致一國貨幣制度受到威脅。
(三)通貨膨脹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
①固定收入者生活水平下降,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②收入再分配,導致社會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加劇。③人們對貨幣信用體系失去信心,動搖了政權。
【例題·2011單選題】關于通貨膨脹影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通貨膨脹能夠有效地擴張社會生產資本總量
B.通貨膨脹初期會對生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C.較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導致投機活動猖獗、價格信號扭曲
D.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商品會長期滯留在流通領域,成為倒買倒賣的對象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通貨膨脹的影響。
二、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一)緊縮的需求政策
通貨膨脹的一個基本原因在于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緊縮總需求的政策來治理通貨膨脹。緊縮總需求的政策包括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
1.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增收節支、減少赤字)
增收節支、減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 減少政府支出。兩個方面:一是削減購買性支出;二是削減轉移性支出。(2)增加稅收。 (3)發行公債(“擠出效應”)。
2.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有以下措施:(1)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 (2)提高再貼現率。(3)公開市場賣出業務。 (4)直接提高利率。
【例題·單選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會使商業銀行的( )。
A.效益提高
B.效益下降
C.創造貨幣能力提高
D.創造貨幣能力下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法定存款準備率。提高法定存款準備率,會使商業銀行的創造貨幣能力下降。
(二)積極的供給政策
其主要措施有:
1.減稅
2.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3.適當增加貨幣供給,發展生產
4.精簡規章制度
【例題·多選題】西方供給學派經濟學家主張治理通貨膨脹用刺激生產的方法增加供給,其主要措施有( )。
A.降低邊際稅率
B.刺激出口
C.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D.適當增加貨幣供給,發展生產
E.減少政府對企業活動的限制
【答案】ACDE
【解析】本題考查治理通脹的對策。用刺激生產的方法增加供給的措施有:減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適當增加貨幣供給,發展生產、精簡規章制度。因此本題答案為ACDE。
(三)從嚴的收入政策
確切地說,收入政策應被稱為“工資—價格政策”。收入政策主要針對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通過對工資和物價上漲進行直接干預來降低通貨膨脹。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收入政策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1.工資—物價指導線
政府根據長期勞動生產率的平均增長率來確定工資和物價的增長標準,并要求各部門將工資—物價的增長控制在這一標準之內。
2.以稅收為基礎的收入政策
政府規定一個恰當的物價和工資增長率,然后運用稅收的方式來處罰物價和工資超過恰當增長度的企業和個人。
3.工資—價格管制及凍結
(四)其它治理措施
為治理通貨膨脹,在一些國家還采取了收入指數化、幣制改革等政策措施。
1.收入指數化
缺點:收入指數化政策只能減輕通貨膨脹給收入階層帶來的損失,但不能消除通貨膨脹本身。
好處在于:第一,指數化政策可以緩解通貨膨脹造成的收入再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從而消除許多不必要的扭曲。第二,指數化條款加重了作為凈債務人的政府的還本付息負擔,從而減少了政府從通貨膨脹中獲得的好處。由此可見,政府實行通貨膨脹性政策的動機并不強烈。第三,當政府的緊縮性政策使得實際通貨膨脹率低于簽訂勞動合同時的預期通貨膨脹率時,指數化條款會使名義工資相應地下降,從而避免因實際工資上升而造成的失業增加。
2.幣制改革
廢除舊幣、發行新幣,變更鈔票面值等。它一般是針對惡性通貨膨脹而采取的。
三、我國的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發生了四次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和一次非典型性通貨膨脹。
(一)1993——1996年
“八五”期間,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基金增長過快,通貨膨脹問題又接踵而至。
這一階段通貨膨脹的成因很復雜,有過度追求經濟的高速度發展而引致的財政赤字、信用膨脹問題,即“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有國家調整物價結構、提高農產品物價而引致物價總水平上升,即“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有我國長期未得到解決的經濟結構問題,瓶頸產業的短線產品物價上漲而引致的物價總水平上升,即“結構型通貨膨脹”;還有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外匯儲備大幅度上升而引致的中央銀行貨幣供給增加,即“輸入型通貨膨脹”。
國家采取“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于1996年基本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
(二)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價持續上漲被稱為非典型性的通貨膨脹,主要是因為此次持續近一年的物價上漲結構性明顯,持續時間不長,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2007——2008年物價上漲原因有多方面:①供需失衡,比如食品的行業,這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脹;②成本拉動比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國內某些行業的價格上漲;③國內投資過熱,大量流動性資本流向樓市股市,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加大;④國內突發事故災難,如雪災、地震等造成短期物價反彈壓力;⑤對外貿易失衡,巨額順差的長期存在,外匯占款過多,人民幣投放多;⑥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治理措施表現在:2007-2008年初,中央銀行采取連續14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多次加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等從緊貨幣政策,同時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主要體現在稅收手段的運用,還有對房地產和股市的調控等。
(三)2009—2010年
2010年GDP增長10.3%,CPI漲3.3%。
2010年出現較大通脹壓力的原因是復雜的:①貨幣超發是推動物價上漲的最根本因素。②通脹主要表現為重要農產品和關鍵生產或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③成本推進型物價上漲是引發全面通脹風險的主要因素。主要誘因來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動,也即輸入性通脹的延伸影響。④共同理性預期的形成放大通脹效應。
通貨膨脹預期管理是2010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金融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政策措施主要在兩方面:一是自2010年第三季度起,我國貨幣政策開始轉向緊縮。二是正確引導社會公眾對通脹的心理預期,推動社會形成正確的“通脹心理預期”。
相關文章:
關注:(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