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和失業
(一)就業和失業的含義
考試內容:掌握就業和失業的含義。
就業的含義是一定年齡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如果再進一步分析,則需要把就業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即就業者條件,指一定的年齡;收入條件,指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時間條件,即每周工作時間的長度。
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并愿意就業但在目前沒有從事有報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現象。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標準,凡是在規定年齡內在一定期間內(如一周或一天)屬于下列情況的均屬于失業人口:沒有工作;當前可以工作,就是當前如果有就業機會,就可以工作;正在尋找工作。
(二)我國的就業和失業的含義和統計口徑
就業人口,是指在16周歲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其中,城鎮就業人口,是指在城鎮地區從事非農業活動的就業人口。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指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段內(16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
(三)就業與失業水平的統計
考試內容:掌握失業率的類型。
在發達國家,失業率是失業總人數與民用勞動力總人數的比率,即:
失業率=失業總人數/民用勞動力總人數× l00%
就業率是就業人口與民用成年人口總數的比率,即:
就業率=就業人口/民用成年人口總數×100%
目前,我國統計部門計算和公布的就業和失業水平方面的指標主要是城鎮登記失業率。
我國的失業率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失業率的含義和計算是具有很大差別的,在進行國際對比時一定要注意其不可比性。主要是,我國只計算城鎮地區的失業率,而沒有計算全國城鄉統一的失業率;在計算城鎮失業率時,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鎮戶口為標準,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鎮地區的失業率。
(四)失業的類型
考試內容:掌握失業的一般分類。
1.自愿失業
自愿失業是指勞動者不愿意接受現行的工資水平而寧愿不工作的一種狀態,也可以說是當工資水平下降時勞動者自愿退出勞動力隊伍的情況。自愿失業包括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兩種形式。摩擦性失業是因為勞動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引起的失業,也就是由于勞動者從一個工作轉換到另一個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失業。結構性失業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所造成的失業。
2.需求不足型失業(非自愿失業)
需求不足型失業,也叫非自愿失業,或者叫周期性失業,是指勞動者在現行工資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狀況,或是指總需求相對不足減少勞動力派生需求所導致的失業。這種失業是與經濟周期相聯系的。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運行處于繁榮與高漲時期,失業率比較低;在經濟運行處于衰退和蕭條階段,失業率比較高。需求不足型失業是宏觀經濟研究關注的重點。
(五)失業的經濟影響
考試內容:熟悉失業的經濟效應。
失業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使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正常的水平或者說潛在的增長率。
奧肯定律所提出的經濟增長和失業之間的具體數量相關關系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可能差別更大。但是,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表明了在經濟增長和失業之間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政府應當把促進經濟增長作為降低失業率的主要途徑。
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在20世紀50年代,菲利普斯曲線最初是反映失業率與貨幣工資率之間變化關系的,后來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索羅在20世紀60年代把它改進成為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后來十分流行的圖形,圖形表明失業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六)我國就業和失業問題的特點
考試內容:了解我國現階段失業形成的特點和解決失業問題的途徑。
由于二元結構和體制轉軌,在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就業和失業矛盾將比較嚴重。所謂二元結構,是指發展中國家經濟體系中采用現代技術的現代部門和采用傳統技術的傳統部門并存的經濟結構,也就是現代工業部門和傳統農業部門并存的經濟結構。該理論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分為兩個部門:一個是現代的城市工業部門;另一個是傳統的農村農業部門。
我國需要通過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加快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強教育,以及提倡新的就業觀念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夠實現擴大就業、減少失業的目的。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