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您更好的通過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全面了解2012年經濟師考試的相關重點,我們特地為您匯編了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經濟師考試中級經濟基礎輔導筆記(14)
六、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民總收入(GNI):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GDP的形態: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①價值形態,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②收入形態,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并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③產品形成,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
2、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生產法、支出法、收入法。
①生產法:通過核算各個產業在一定時期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來核算GDP。
②支出法:通過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的內購買最終產品支付總和來核算GDP
③收入法:核算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收入來求得GDP。
3、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增加值之和。
①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應從單位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資總額、福利費和其他實物形式的勞動報酬。農戶和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所獲得的純收益主要是勞動所得,也都列入勞動者報酬。
②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價值按規定比率提取的計入生產成本的折舊費。
③生產稅凈額:是一定時期內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后的差額。生產稅是企業從事有關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應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如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企業管理費中各種稅金等,是企業的利前稅,不包括所得稅。
④營業盈余:從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凈額后的余額,大致相當于營業利潤,但要扣除從利潤開支的工資和福利費。如果從政府獲得生產補貼,應將補貼計入營業盈余中。
注: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通過生產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項目。
勞動者報酬為居民所得;
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為企業、單位所得;
生產稅凈額為政府所得。
4、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①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政府消費。
②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存貨增加。
固定資本形成,是常住單位建造、購置和轉入的固定資產扣除銷售和轉出固定資產后的價值。
存貨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庫存,生產單位產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期末價值減去期初價值的差額。
③凈出口:是一定時期貨物和服務出口價值減去進口價值后的差額。
出口,是本國向國外銷售和無償轉讓的貨物和服務。進口,是本國向國外購買和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
5、如果對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開核算,則: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費支出、固定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和凈出口四個部分。用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為:GDP=C+I+G+(X-M)
其中: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X-M):凈出口 。
6、兩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含義:在兩部門經濟中,假設一個社會只有消費者(居民)和企業兩個部門,沒有政府部門和進出口部門,所以就沒有企業間接稅等稅收項目,也沒有政府購買和進出口貿易。即: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國民總收入。
投資儲蓄恒等式:I=S,其中I:投資;S:儲蓄。這種恒等關系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恒等關系。推導過程:
①從支出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總值等于總支出,即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的總和。GDP=Y=C+I
②從收入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國民總收入,總收入的一部分用來消費,剩余的一部分用來進行儲蓄(用字母S表示)。GDP=Y=C+S。
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出來的GDP在理論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GDP=C+I=Y=C+S,即C+I=C+S
兩邊同時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儲蓄—投資恒等式
7、三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含義:在兩部門經濟的基礎上加上政府部門的活動,就構成了三部門(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經濟。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用G表示政府購買,用T表示政府稅收。
投資儲蓄恒等式: I=S+(T-G)
其中,I:投資;S:家庭儲蓄和企業儲蓄之和,可以通稱為私人儲蓄;T:政府稅收; G:政府購買;T-G---政府部門的儲蓄:S+(T-G)----整個社會的儲蓄。
即:投資=私人儲蓄+政府部門的儲蓄,也就表示了整個社會的儲蓄(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之和)和整個社會的投資的恒等關系。推導過程:
①從支出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總值等于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和政府購買支出的總和。GDP=Y=C+I+G
②從收入角度看,國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費和儲蓄,還要有一部分用來交納稅金。但是,居民企業一方面交納稅金,另一方面又獲得政府給予的轉移支付。政府的凈收入=總稅收減去轉移支付。
用T0表示政府的全部稅收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轉移支付,T表示政府凈收入,則:T=TO-TR。
從收入方面來看,國民收入Y=C+S+T總產出等于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國民收入。因此有
GDP=C+I+G=C+S+T=Y,
即 C+I+G=C+S+T,
消元 I+G=S+T
得到,I=S+(T-G)
8、四部門經濟中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含義:四部門經濟就是在三部門經濟中引入一個國外部門。即包括消費者(居民)和企業、政府部門和國外部門。
投資儲蓄恒等式:I=S+(T-G)+(M-X) 其中:(M-X):外國在本國的儲蓄
推導過程:從支出角度看,國內生產總值是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購買支出和凈出口的總和,即GDP=C+I+G+(X-M),假定總收入不變,Y=C+S+T。
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構成的基本公式為:C+I+G+(X-M)= C+S+T
兩邊同時消去C,就得到:I+G+(X-M)= S+T
可以簡化為:I= S+(T-G)+(M-X)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