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師考試輔導資料由2011年中國經濟師考試網匯編整理!!!
(二)貨幣政策
考試內容:貨幣政策(掌握其涵義和類型)。
1.貨幣政策及其政策體系
貨幣政策是指國家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而采取的控制和調節貨幣數量、信貸規模和利率水平及穩定幣值的一種經濟政策。它是由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具體政策構成的。貨幣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銀行來制定和執行的。
2.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及手段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是通過貨幣政策實現的。
貨幣政策的作用:
①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②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供應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③通過對利率的調節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進而調節消費與儲蓄的比重;④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⑤通過干預匯率、利用外貿等辦法來調節國際收支狀況。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準備金率:迅速抑制或擴大信貸規模。
存款準備金: 商業銀行必須按規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銀行,作為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率即準備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
(2)再貼現率:調整貨幣供應總量。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在向中央銀行貼現票據時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額的比率。
補充:貼現與再貼現
貼現是指企業或個人等商業銀行客戶由于資金需要,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后,將余額付給持票人的一種融資行為。
再貼現是相對于貼現而言的,商業銀行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中央銀行,得到中央銀行的貸款,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在對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貸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的高低不僅直接決定再貼現額的高低,而且會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的再貼現需求,從而整體影響再貼現規模。這是因為,一方面,再貼現率的高低直接決定的再貼現成本,再貼現率提高,再貼現成本增加,自然影響再貼現需求,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再貼現率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因而具有一種告示作用:提高再貼現率,呈現緊縮意向,反之,呈現擴張意向,這特別對短期市場利率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再貼現率具有調節靈活的優點,但也不宜于頻繁變動,否則給人以政策意向不明確印象,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此外,再貼現率的調節空間有限,且貼現行為的主動權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如果商業銀行出于其他原因對再貼現率缺乏敏感性,則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將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
調控機理: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等于向流通中投放貨幣,由此銀根松動、市場利率下降,資金需求增加,信貸規模擴大;反之,中央銀行出售有價證券,等于回籠貨幣,收縮信貸規模。
3.貨幣政策的類型
貨幣政策的核心是通過變動貨幣供應量來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
根據貨幣政策在調節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貨幣政策分為均衡性貨幣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三種類型。
(1)均衡性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大體平衡,以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2)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大大超過流通中對貨幣的客觀需要量,其主要功能 是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長。這一政策除在總需求不足時會刺激有效需求增加、促使供需總量趨于平衡外,在其他情況下實行擴張性政策,會造成或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3)緊縮性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小于流通中對貨幣的客觀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會總需求。
當經濟發展中出現有效需求不足時,需要降低存款準備率、再貼現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
當經濟膨脹時,需要提高存款準備率、再貼現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
(三)宏觀調控的綜合協調
考試內容:宏觀經濟政策之間的綜合協調(掌握)。
除財政、貨幣兩大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外,還有產業政策、收入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對外經濟政策等,它們共同構成宏觀經濟政策體系。
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必須將各項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結合起來,綜合運用。
綜合協調體制要求:①目標統一;②政策協調;③功能互補;④適時適度。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