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通貨緊縮及其治理
一、通貨緊縮的含義與標志
(一)通貨緊縮的含義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是影響現代經濟發展的兩大難題。對于前者,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于后者,我們還比較陌生。1997年以來,國外一些權威機構和人士不斷發出“全球通貨緊縮”的警告,并指出今后“威脅全球經濟的不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因此,我們必須認真面對和深入研究通貨緊縮問題。
通貨緊縮是一種宏觀經濟現象,其含義與通貨膨脹相反,是指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普遍持續下跌,表明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商品價值在增加,貨幣在不斷地升值。
由于引起通貨緊縮的原因不同,通貨緊縮還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通貨緊縮是指由于貨幣供應量的減少或貨幣供應量的增幅滯后于生產的增幅,致使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從而出現物價總水平的下降。此種通貨緊縮出現時,市場銀根趨緊,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最終引起經濟增長率下降。廣義的通貨緊縮除包括貨幣因素外,還包括許多非貨幣因素,如生產能力過剩,有效需求不足,資產泡沫破壞,新技術的普及和市場開放度的不斷加快等,使商品和勞務價格下降的壓力不斷增大,從而可能形成物價的普遍持續下跌。
判斷某個時期的物價下降是否是通貨緊縮,一要看通貨膨脹率是否由正變負;二要看這種下降是否持續了一定的時限。在國外,有的認為以一年為界,有的認為以半年為界。
關于通貨緊縮的含義,我國目前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指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物價持續下跌,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并伴隨經濟衰退;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特征:一是物價持續下跌,貨幣供應量不斷下降;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失業率上升;三是經濟全面衰退。以上三種觀點,尤其是后面兩種說法,只是揭示了通貨緊縮的程度與后果,但我們不能倒果為因,把經濟是否下滑或衰退作為判斷通貨緊縮是否存在的標準,更不能把通貨緊縮當作經濟衰退的唯一原因。
(二)通貨緊縮的標志
從通貨緊縮的含義可以看出,通貨緊縮的基本標志應當是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但由于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有一定時限(一年或半年以上),且通貨緊縮還有輕度、中度和重度之分,因此,通貨緊縮的標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
第一,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這是通貨緊縮的基本標志。這里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發生在1929—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期間,嚴重的通貨緊縮與經濟大蕭條相伴隨。危機期間,美國股市暴跌了85%,消費價格指數下降近25%,農副產品批發價格指數下降45%,企業投資下降85%,工業生產下降47%,國民生產總值下降約30%,貨幣供應量年均遞減10%。大批工廠、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居民收入銳減。嚴重的通貨緊縮使美國經濟遭受沉重打擊。
第二,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物價在低位徘徊,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逐年上升,貨幣供應量增長緩慢。因此,許多專家認為日本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詳見表8—1。
注:除失業失業率外,其他指數均為與上年相比的增長率。
在一定時期內,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下跌可能與貨幣供應量(M2)適度增長并存,這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一要把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做對比,看二者的增長幅度是否相適應,如果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長期滯后于經濟增長率,就是通貨緊縮的標志。二要觀察貨幣供應量層次結構,分析貨幣供應的流動性(M1/M2)是否在下降。如果貨幣供應的流動性持續下降,這屬于結構性的通貨緊縮。三是要研究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分析貨幣流量的變化情況。如果現金和存款貨幣的流通速度持續下降,從而引起貨幣流量逐年萎縮,同樣是通貨緊縮的一種表現形式。
第三,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通貨緊縮雖然不是經濟衰退的唯一原因,但是,通貨緊縮對經濟增長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通貨緊縮使商品和勞務價格變得越來越便宜,但由于這種價格下降并非源于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因此,勢必減少企業和經營單位的收人;企業單位被迫壓縮生產規模,又會導致員工失業;社會成員收入下降必然影響社會消費。消費減少又會加劇通貨緊縮;由于通貨緊縮,人們對經濟前景看淡,反過來又影響投資;投資消費縮減最終會使社會經濟陷入困境。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