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總趨勢
(一)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進步性方向
【案例分析】以下兩個案例,說明了什么問題?
1、一歲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會說話,只會發音和聽懂別人的語言,一歲后,由說單個的詞到說不完整的句子,三歲后句子逐漸完整和連貫,并且復合句在不斷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學會用小勺吃飯后,突然不好好吃了,把飯撒在桌子上;有的孩子剛滿周歲時會喊“媽媽”,會說出幾個單詞,過一個月,卻不開口了。
觀點總結:
學前兒童心理的特點總是在不斷變化,變化的特點是它的進步性。
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偶爾也出現暫時的停頓,或類似倒退的現象。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總趨勢
【案例分析】以下幾個案例分析幼兒心理發展呈現怎樣的趨勢?
1.出生頭幾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頭幾個月的孩子雖然能看能聽,但不會認人,6個月左右才開始認生;1歲半以前沒有想象活動,也談不上人類特有的思維;2歲左右開始真正掌握語言,與此同時,逐漸出現想象和思維。
2.最初孩子的情緒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別,后來,逐漸出現喜愛、高興、快樂和痛苦、嫉妒、畏懼等復雜而多樣的情感。
3.小班孩子常常在活動室東游西蕩,無所事事,活動沒有目的性,而大班的孩子則在活動之前就想清楚了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1.從簡單到復雜
兒童最初的心理活動,只是非常簡單的反射活動,以后越來越復雜化。這種發展趨勢又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不齊全到齊全。
兒童的各種心理過程在出生的時候并非已經齊全,而是在發展過程中先后形成。
(2)從籠統到分化。
兒童最初的心理活動是籠統、彌漫而不分化的。無論是認識活動還是情緒,發展趨勢都是從混沌或曖昧到分化和明確。
2.從具體到抽象
兒童的心理活動最初是非常具體的,以后越來越抽象和概括化。兒童思維的發展過程就典型地反映了這一趨勢。幼小兒童對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體形象的。成人典型的思維方式——抽象邏輯思維在學前末期才開始萌芽發展。
3.從被動到主動
兒童心理活動最初是被動的,心理活動的主動性后來才發展起來,并逐漸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極大的主觀能動性。兒童心理發展的這種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無意向有意發展。
兒童心理活動是由無意向有意發展的。新生兒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動,是對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完全是無意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開始出現了自己能意識到的、有明確目的的心理活動,然后發展到不僅意識到活動目的,還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心理活動進行的情況和過程。大班幼兒不僅能知道自己要記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這就是有意記憶。
(2)從主要受生理制約發展到自己主動調節。
幼小兒童的心理活動,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隨著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也逐漸增長。比如:二、三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隨著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逐漸增長。四五歲的孩子在有的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動中注意力卻很容易分散,表現出個體主動的選擇與調節。
4.從零亂到成體系
兒童的心理活動最初是零散雜亂的,心理活動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比如,幼小兒童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都是心理活動沒有形成體系的表現。正因為不成體系,心理活動非常容易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活動逐漸組織起來,有了系統性,形成了整體,有了穩定的傾向,出現每個人特有的個性。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
(一)發展具有方向性和順序性;
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順序,既不能逾越,也不會逆向發展,按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固定順序進行。
如個體動作的發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軀體中心向外圍、從粗動作到細動作的發展規律,這些規律可概括為動作發展的頭尾律、近遠律和大小律,體現在每個兒童身上,都是如此。 同時,兒童體內各大系統成熟的順序是: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生殖系統;大腦各區成熟的順序是:枕葉、顳葉、頂葉、額葉;腦細胞發育的順序是:軸突、樹突、軸突的髓鞘化。這種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基因型在環境的影響下不斷把遺傳程序編制顯現出來的過程。
(二)發展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
連續性是指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這種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指心理的前后發展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先前的發展是后天發展的基礎,而后天的發展是先天發展的基礎;
二是指心理的發展進入高一級水平后,原先的發展水平并不是簡單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級的水平所整合和包容。也跟一切事物發展一樣,是一個不斷矛盾統一;量變質變的發展過程,即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先有量變,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發生質變。
階段性是指學前兒童發展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學前兒童從出生到成熟大約經歷了新生兒期、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辨證統一的。如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具體形象性,但幼兒初期仍保留直觀行動思維的特征,幼兒晚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三)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兒童心理發展不平衡性的表現在:
1.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具有不同的速度。
2.不同的心理過程,具有不同的發展速度。
3.不同的兒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發展速度。
這里涉及幾個重要概念,即關鍵期、危機期、最近發展區等。
關鍵期(敏感期、臨界期):
【案例分析】在長沙生活的孩子,有的在5歲時既可以說長沙話,也可以學父母說其它的方言,還可以在幼兒園說普通話,而許多大學畢業后從外地分配的成年人在長沙工作和生活了幾十年卻說不好長沙話。這是為什么?(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兒童各種心理機能的發展有一個最佳年齡段。如果在這個最佳年齡期間為兒童提供適當的條件,就會有效的促進這方面心理的發展,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將來很難彌補。
這個問題最初是從動物心理實驗研究提出來的。據認為,在動物早期發展的過程中,某一反應或某一組反應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易于獲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錯過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再出現這樣好的“時機”。這個關鍵的“時機”,也就是所謂的“關鍵期”,或“關鍵年齡”。
以后,人們又把這種動物實驗研究的結果應用到早期兒童發展的研究上,于是就提出了兒童心理發展上的關鍵年齡問題。例如,有人認為0- 2歲是親子依戀關鍵期;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的關鍵期;8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1-3歲是口語學習關鍵期;3歲是計算能力發展的關鍵期;3-5歲是音樂才能發展的關鍵期;0-4歲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歲左右是掌握數概念的關鍵期;3-8歲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10歲以前是動作機能掌握的關鍵年齡……。錯過這個時期,效果就會差些,等等。
危機期:兒童在發展的某些特定年齡時期,兒童心理常常發生紊亂,表現出各種否定和抗拒的行為。
【案例分析】兒童滿周歲時,雖然走路還很不穩,搖搖晃晃的,但卻堅持要自己到處走,到處鉆,不再像以前那樣順從成人的指揮。3歲兒童常常表現出各種反抗行為或執拗現象。有位爸爸描述他兒子3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在一個炎熱的夏天,這位爸爸工作很忙,他特地在下班后去給孩子買了一件玩具,叫他自己玩。爸爸忙完家務,給孩子準備了洗澡水,喊他洗澡。可是連喊三遍,孩子說:“爸爸,我不洗澡!”爸爸給他講道理,他竟說:“我沒空!”積習專心擺弄玩具,對爸爸的耐心結實不予理睬。爸爸生氣了,一把搶過玩具,強行把孩子抱過來,按入浴池。可是,趁爸爸去那浴皂當兒,孩子跑掉了。爸爸氣不過,一時按捺不住自己,抓住孩子狠揍了兩下屁股,接著強行給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鬧,爸爸心里也很不愉快。一般來說,3歲兒童對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說“不”、“偏不”,以示反對。有個孩子聽到媽媽說:“你是好孩子。”他說:“不,我不是好孩子。”7歲左右兒童也常常出現心理平衡失調現象,情緒不穩定。
問題討論:學前兒童的危機期主要出現在哪些年齡階段?(1歲、3歲和7歲)有什么樣的表現?(行為、情緒和言語的否定和抗拒)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由于兒童心理發展迅速、而導致心理發展上的不適應)怎么辦?(正確引導,化解危機或消除危機)
(四)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雖然同一年齡階段的兒童無論在身體還是心理方面都存在著發展的共同趨勢和規律,但對于每一個兒童而言,其發展的速度、發展的優勢領域、最終達到的發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如有的人觀察能力強,有的人記性好;有的人愛動,有的人喜靜;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維,有的人長于形象思維;有的兒童發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就晚;在個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在興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
點擊→注冊會員免費獲取:教師資格備考點/教師資格在線題庫/教師資格在線答疑/短信提醒
相關推薦:
(責任編輯:)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