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五 教師基本能力
1.信息是以某種載體形式貯存、傳播的人類文化成果。
2.信息具有傳播的特點,因而人們也將信息解釋為“信息就是一種消息、資料或數據。”
3.語言文字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載體。
4.信息分析的邏輯方法:
①傳統邏輯方法,包括概念、判斷、推理、比較、歸納、綜合
運用概念的邏輯方法,厘清信息的概念;運用判斷的邏輯方法,形成基本觀點;運用推理的邏輯方法,得到合乎邏輯的結論;運用比較的邏輯方法,得到對事物的新認識;運用綜合的邏輯方法,獲得對問題的整體認識。
②數理統計方法
5.測量數據的類型
①類別數據:數據只代表類,并沒有大小、多少之別。譬如“1”代表成功者,“0”代表不成功者。
②順序數據:數據有大小、高下之別,可根據程度做一個順序的排列。
③等距數據:有等距單位,可以進行加減運算,但由于沒有絕對零點,故不能做比率陳述。
6.描述統計:制作統計圖表;計算統計量(差異量,集中量)
7.統計判斷在本質上是要根據樣本的數字特征來推斷相應的總體的數字特征。統計推斷包含兩個方面,根據樣本統計量的值來推斷總體相應參數的值;由樣本統計量的值與總體參數值的關系,對總體參數作出假設。
8.課件設計與制作能力是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
9.課件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步驟:
①根據教學課題和教學目標確定課件設計思路
②研究教材內容,撰寫課件稿本
③搜集媒體素材,制作合成課件
④試用課件,修改完善。
10.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ppt,Flash,authorware
11.中學教師的思維水平、思維質量決定中學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也決定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
12.思維活動是中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教育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自然與思維密切聯系在一起。
30.思維的正確與準確是中學教師職業活動的要求。
31.邏輯知識是幫助中學教師正確思維的重要工具。
32.形式邏輯揭示的思維規律有四條: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①同一律:A是A,或A-A。保持同一個概念的人是前后一致,不能對同一個概念在前面表達一個意思,到后面表達另一個意思。
在中學教育活動中遵守思維的同一性,如:講文明言行一致,無論何時。
②矛盾律:A不是非A。主要在判斷的運用中發揮作用。如:他昨晚來了,但是他又沒有來。
③排中律:A或者非A。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同時都假,其中必有一真。
如:過重的學業負擔,導致中小學生近視比例上升很快,但是中小學生近視比例上升,并非學業負擔過重引起的。
33.掌握思維形式——概念的幾個主要問題
①怎么認識概念,主要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概念的種類和概念間的關系
②怎樣明確概念,主要把握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概念的相容關系:
全同關系“小學教育”與“初等教育”;包含關系“學生”與“小學生”;
包含于關系“中學生”與“學生”; 交叉關系“青年”與“大學生”
概念的不相容關系:
①全異關系“水稻”和“電視機”;②矛盾關系“賣品”和“非賣品”
③對立關系:“先進者”和“落后者”④不相容并列關系“小說、詩歌、散文”
34.掌握思維形式——判斷的幾個主要問題
判斷的性質:反映各種事物本質的認識聯系,將人的理性認識推向深入。
判斷的語句形式:一個語句只有有所斷定時,才表達一個判斷。疑問句一般不表達判斷,除非無疑而問。
35.掌握思維形式——推理的幾個主要問題
①推理對于人的認識作用,②正確推理的條件。
演繹推理: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即在這種推理的前提中已經蘊含著結論。
直言三段論 書278
②歸納推理:有個別前提推到一般性結論的思維形式。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
③類比推理:由個別到個別,或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特點:類比推理建立在兩個或兩類事物對比基礎上;拓展認識成果,將一事物的認識拓展到另一事物;產生靈感的工具;表達思想,說服教育的工具。
種類:正類比,反類比,合類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