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共26題,每題2分,共52分)
1.答案:D。感知功能
2.答案:C。《朝元圖》
3.答案:。暫缺
4.答案:。暫缺
5.答案:。暫缺
6.答案D。康定斯基
7.答案:C。暫缺
8.答案:B。薩金特
9.答案:D。后現代
10.答案B。白描、工筆畫、小寫意、大寫意
11.答案B。腓腸肌
12.答案:暫缺
13.答案:A。描述、分析、解釋、評價
14.答案:D。正式制作某種物品前,根據一定的功能和審美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或模型的活動。
15.答案:C。信息化課程資源
16.答案:C。示范
17.答案D。表現與鑒賞
18.答案A。教學策略
19.答案:C。講解壁畫發展歷史
20.答案:B。校本課程
21.答案A。評述作品寫實技巧
22.答案:C。合作教學法
23.答案C。示范法
24.答案:C。現代信息技術
25.答案B。多主體評價
26.答案:A。能夠模仿鑒賞的作品進行創作
二、簡答題(4題,每題7分,共28分)
27.參考答案
28.參考答案
(1)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所有學習內容都可以讓學生自主選修。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每一個學習內容及其學習方法,并尊重學生的意愿,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未來的發展需要,指導學生選修其中的若干模塊。
(2)美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普通高中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將鑒賞與體驗、鑒賞與動手實踐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所以,在每一模塊的相關內容中,美術鑒賞的內容應不少于該模塊學習總課時的20%。
(3)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科書。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美術教科書,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增強美術教學與當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聯系。
29.參考答案
(1)在農村或偏遠地區高中美術教學的全過程中,要貫穿藝術觀念和美術術語的學習和運用。在缺乏器材的情況下,可以了解攝影相關的知識和攝影方法,如攝影、攝像作品中的對角線、垂直線、水平線、S形和三角形構圖,攝影中的光圈、焦距、景深和快門等。
(2)利用攝影相關的美術書籍和其他美術資源,包括學生的參考書、教師參考書或相關影像資料等,可供教師為學生講解和展示時提供真實可見的圖片及視頻,便于學生理解。在缺乏器材的情況下,通過欣賞和練習,自主地分析攝影、攝像中美術語言的運用,挖掘其獨特的形式美感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嘗試運用“構成、空間、時間、行為、聲音、光線和符號”等基本的媒體要素及視覺表現語言對攝影攝像藝術進行賞析。
(3)教師可以運用自然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工具,輔助相應攝影的影像資料,進行模擬攝影教學,讓學生在無器械的情況下掌握基本的攝影方法及技巧。
(4)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如:美術館、圖書館等,展開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地方資源的優勢。幫助學生學習攝影攝像相關知識中公教師提供。
30.參考答案
(1)建立促進美術教師成長的評價體系。教師應轉變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角色,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及時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以及需要改進之處。
(2)教師的教學評價在功能上要淡化評比與選拔,建立以美術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美術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身不斷成長。
(3)重視發展性教師評價,以動態評價模式強調對教師不同發展階段評價發展的適宜性;以案例反思模式強調教師的專業思想和專業素養與能力的提高;以講師團經驗分享模式實現優質人力資源的整合:以個人特色展示模式重視發揮教師自我評價的功能;以個人規劃生涯模式促進教師富有個性化的發展。
中公教師提供。
三、案例分析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31.參考答案
(1)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無所適從,主要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學會正確的美術作品鑒賞方法,
①蘇老師在授課時,時而講解社會背景,時而講解創作理念、表現形式、奇聞軼事,并沒有按照美術鑒賞課正確的邏輯和欣賞順序來進行,導致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達成。
②蘇老師在授課時列舉了二十余幅作品,課程的時間有限,并不能讓學生充分的了解美術作品的背景、主題、內容、藝術特色、總體評價等方面,沒有辦法深入了解作品,導致課堂沒有突出教學重點。
③蘇老師在讓學生嘗試鑒賞的環節,提出的問題較為籠統,不具有引導性。
(2)鑒賞課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幾幅作品來深入分析,不宜分析過多的美術作品;
②在講授新課,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注意問題的引導性,有條理的進行講解,可以從的背景、主題、內容、藝術特色、總體評價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著重分析作品的主題和藝術特色,同時強調現實主義藝術的共性特征,讓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
③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種有引導性的教學方法,例如比較、提問以及情境教學法,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引導性;
④在讓學生嘗試鑒賞的環節,建議提出引導性較強的問題,例如:作品表現了怎樣的內容?運用了哪些表現技法?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總之,想要上好一堂美術鑒賞課,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鑒賞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增加美術素養。
32.參考答案
(1)馬老師在第一單元授課時讓同學們寫出短文,填寫自評表,在第二單元授課時,引導學生分組學習并進行互評,這些體現了課標中提倡多主體評價的實施建議,采用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評價等方式,尤其應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
(2)第三單元馬老師讓學生展示作品集體現了課標中提出的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的實施建議,對學生作業用展示的方式進行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
(3)第三單元馬老師讓學生制作檔案袋并寫出學習報告,體現了課標中提出的注重質性評價的實施建議,提倡成長記錄評定。成長記錄評定的主要意義在于提供能使學生學會判斷自己進步的機會。教師能通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成長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學生的潛能和發展需求,及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四、教學設計題(1題,30分)
33.參考答案
《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不同的中國畫的運筆方法和墨分五色的概念,并且繪制一幅水墨作品。
過程與方法:對中國畫作品進行描述、分析,通過作品欣賞和筆墨練習體會筆情墨趣,提高繪畫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不同的運筆方法和墨分五色的概念。
難點:運用不同的運筆方法創作一幅具有筆墨情趣的作品。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展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舞蹈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并提問:視頻的舞蹈結合了中國哪種傳統藝術形式?是如何體現的?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隨著視頻中舞者的跳動,在如卷軸一般的舞臺上,出現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筆墨揮灑的痕跡,極具美感。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領略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揭示課題《中國畫的筆墨情趣》。
活動二:直觀感知
多媒體出示梁楷作品《潑墨仙人圖》。提問:這幅作品主色調是什么?帶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潑墨仙人圖》主要的色調以水墨為主,水墨之間的變化豐富。
活動三:形式分析
1.教師繼續展示作品,提出問題:《潑墨仙人圖》中的仙人有什么特點?是如何展現這種特點的?
學生回答:仙人的用筆非常的簡潔,用墨非常的酣暢淋漓,生動的反映出了仙人的動態和神韻。
教師總結:畫家就是運用了墨色與筆法,畫出了如此具有魅力的作品。
2.繼續引導學生欣賞《潑墨仙人圖》并追問:畫作的用筆、用墨上有什么變化?
學生回答:用筆有粗有細,墨的顏色有深有淺。
3.教師請學生進行自主實驗,運用毛筆在紙上自由拖動,看看自己畫出的線條或墨團與《潑墨仙人圖》中的用筆用墨有無相同之處,并請學生上臺說明自己的創作方式。
教師借機講解中國畫用筆的特點:用筆有中鋒、側峰、逆鋒與拖筆之分,并向學生展示墨中加入不同水份之后的變化,介紹墨分五色。
活動四:示范講解
教師展示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
重點講解中鋒、側鋒、逆鋒的運筆方式以及墨色的調配和運用。
活動五:實踐展評
1.布置練習任務:學生自定主題進行創作,如可以描繪校園中的花草,或描繪自己的同桌,并提醒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注意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方式。
2.學生實踐練習,教師巡視輔導,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與指導;
3.學生完成之后,進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從墨色的變化、用筆的豐富程度等方面評價學生作業。
活動六:小結作業
1.教師提問學生本節課的收獲,進行小結。
2.課下搜集更多的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分析其中的墨色與用筆變化,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下節課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
用筆:中鋒、側峰、逆鋒、拖筆
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