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順利通過2014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小編特根據2014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及要求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備考相關重點,希望能夠對您全面熟悉教師資格考試課程有所幫助!
學生的認知差異及其教育含義:
認知過程是指學生借以獲得信息、做出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具體的心理活動。這個過程存在著個體之間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個別差異。
(一)認知方式差異
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學生間認知方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場獨立與場依存、沉思型與沖動型、輻合型與發散型等方面。
1.場獨立與場依存
2.沉思型與沖動型
3.輻合型與發散型
(二)智力差異
1.智力與智力測量
2.智力的差異
由于智力是個體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個體智力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包括個體差異和群體差異。
(1)智力的個體差異
(2)智力的群體差異
(三)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只是表現為學生對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種偏愛,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應該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其次,采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最后,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學生的性格差異及其教育含義: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會意義,不同性格特征的個體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因此,性格便成為人與人相互區別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首先是指那些表現在人對事物的一貫態度上的特性。當我們評論一個人是誠實的或是虛偽的,是樂群的或是孤僻的,是公而忘私的或是自私自利的,是嚴于律己的或是自暴自棄的,都指的是人對社會、集體、他人或自己的態度。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勤勞的還是懶惰的,是勇于創新的還是因循守舊的,則說的是人對勞動、工作的態度。每個人對客觀現實都有這樣那樣的態度,正是這些不同的態度,使人形成了各自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是指那些表現在日常行為方式上的特征,因為人對現實的態度總是表現為一定的行為方式。例如,一個學習態度端正而勤勉的學生,遇到難題,總愛獨立鉆研,求得解決;而一個懶惰、馬虎的學生,則可能抄襲別人的作業或不完成作業。
(二)性格的差異
性格的個別差異表現在性格特征差異和性格類型差異兩個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異
關于性格的特征差異,心理學家一般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的:一是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三是性格的情緒特征,是指個體在情緒活動時的強度、穩定性、持續性以及主導心境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現在個體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和調節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以及堅韌性等方面的特征。
2.性格的類型差異
性格類型是指在一類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獨特結合,許多心理學家都試圖劃分性格的類型。
(三)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性格雖然也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性格也作為動力因素而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
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更應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2014教師資格考試培訓 教師資格考試用書 考試介紹 掌上學習平臺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