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B【解析】若一個新信息與其他信息聯系越多,回憶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
16·C【解析】道德行為是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C項既對他人(營業員)有意義,又對社會(文明)具有道德意義。
17.D【解析】調查研究按調查對象的選擇范圍,可以分為全面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等等。為獲取相關資料而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學生進行的專門調查屬于個案調查。
18.D【解析】個體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能動作用。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和動機不同,對教學的態度和行為也各式各樣,這反映了個體能動性因素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19.A【解析】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代表人物有盧梭、羅杰斯等。個人本位論的優點在于:第一,它確立了兒童在學校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尊重兒童的發展需要,促使其個性的發展,否定了傳統教育對兒童的壓抑和灌輸等弊端。第二,提出了培養“自由的人”、“自我實現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論體系,倡導民主的教育觀,對現代學校教育有積極意義。
20.D【解析】在普及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方面,目前我國實行多種形式,有“六三制”、“五四制”、“五三制”、“九年一貫制”、有幼兒園、小學、初中一貫制等形式。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不同的學制形式。
21.B【解析】活動中心課程論是20世紀初杜威提出的課程理論。活動中心課程理論的基本主張是,課程應以兒童的社會活動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來組織,通過兒童自己的活動,改造其經驗,促進其生長。
22.C【解析】循序漸進原則,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國古代教學注重按一定順序進行。《學記》中“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提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如果教學不按一定順序,雜亂無章地進行,學生就會陷入紊亂而沒有收獲。朱熹進一步提出“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明確提出了循序漸進的教育要求。
23.B【解析】個人修養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過自覺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行為調節,使自身品德不斷完善的一種重要方法。修養包括:立志、學習、反思、箴言、慎獨等。
運用個人修養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①培養學生自我修養的興趣與自覺性;②指導學生掌握修養的標準;③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24.D【解析】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這一原則是教育者正確對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態度。社會主義學校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是辯證統一的,尊重信任是嚴格要求的前提,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愛是嚴的基礎,嚴是愛的體現。失去嚴格要求的愛,只能是放任自流的溺愛;缺乏尊重信任的嚴格要求,也可能變成刁難、苛求。只有把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嚴要有度;②嚴要有方;③嚴要有恒;④尊重和信賴學生。
形象的一種組織,它包括有關自我的動機、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貫經驗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與職業的選擇、性別角色和人生觀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如果個體在這一時期把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來,其所想、所做與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個體便獲得了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不能整合,將會導致角色混亂或同一性延遲產生同一性危機。
二、簡答題
31.構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統。
32.(1)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2)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3)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33.皮亞杰認為,人的認識是機體的一種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環一樣是機體功能。人的認識功能的實現,是通過外部刺激和主體已有認知結構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這一過程中有三種機能,這就是同化、順化(也叫順應)和平衡化。
皮亞杰按照認知結構的特征把整個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依次出現的階段。每一個階段形成與前一階段不同的認知能力,標志著兒童獲得了適應環境的新方式。
(1)感知運動階段(0一2歲)
這一階段是指出生到兩歲嬰兒的認知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嬰兒主要通過視、聽、觸等感覺與手的動作,吸收外界知識。在嬰兒1歲多時,其感覺動作日趨發展到具有物體恒存性的程度,如對滾入床下看不到的皮球,會繼續尋找。接近兩歲的嬰兒,能在事后憑記憶去模仿人或動物的動作,這種能力叫延后模仿。
(2)前運算階段(2—7歲)
這一階段兒童遇到問題時能運用思維,但常常是不合邏輯的。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知覺集中傾向。這是指兒童面對問題情境時,只憑感覺認識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觀察問題,顧此失彼,容易出現問題。
②不可逆性。這個時期的兒童思考問題時不能既從正面想,又從反面去想,不能既從原因看結果,又從結果分析原因,不能進行順向與逆向兼顧的思維。
③自我中心主義。這是指兒童面對問題情境時,只會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這一階段兒童思維的特征是,面對問題情境時,能按照邏輯法則推理,但是這種能力只限于對當前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的經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思維的具體性。這是指這一階段兒童思考問題離不開具體事物和經驗。②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這一階段兒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維也具有可逆性。③去自我中心。這是指這一階段的兒童逐漸學會從別人的觀點去看問題,意識到別人與他不同的觀念和解答,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看法。
(3)解決辦法:首先,要教育她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其次,還要能夠正確看待同學,學習其他同學身上的優點;最后,老師多觀察、幫助。
37.這個主題班會的設計較好。因為它基本符合一個好的主題班會的要求:第一,精心設計主題,主題必須服從于教育方針和班級目標,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班集體的健全和完善。該班會針對社會和學生思想實際,抓住學習雷鋒的教育時機,把學習雷鋒精神落到實處。第二,有針對性,能切實解決問題。主題活動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向性,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反映學生需要,并通過活動使學生受到強烈的影響和深刻的教育。第三,開拓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針對社會實際和時代的不同,找到學習雷鋒的方法。第四,生動活潑,具有趣味性。小學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異、求樂的需要,主題活動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將知識性與藝術性、教育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學于活動。班會有講故事,有事跡介紹,有討論,形式多樣。第五,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和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主題活動應體現學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動,要確立學生在活動中的主人地位,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獲。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商量,學習雷鋒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學生自己提出和解決的,學生是班會的主人。
四、教學設計題
教學設計模板(通用)
一、教學目標(教學“三維”目標)1、知識性目標;
2、過程性目標;3、情感性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課時
四、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方法)
五、教學過程
1、導人課程內容、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2、分部梳理、引導建構、形成印象。
3、鞏固與應用
4、課堂反思與評價
(熟記上述教學設計模板(通用),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教學設計題都可將其套人,按其步驟和形式設計必得高分。)
編輯推薦:
更多關注:教師資格考試介紹 教師資格考試培訓 教師資格考試教材 掌上平臺
(責任編輯:昆凌)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教師資格
[筆面護航班]
筆試+面試 協議保障 2期重學高端服務
教師資格
[沖關暢學班]
入門+進階 精選教材 協議保障 1期重學
教師資格
[精品樂學班]
課程模塊 準題庫自主練習重點強化學科全面
教師資格
[面試特訓班]
全新升級模塊 協議重學 研發資料班主任督學
教師資格
[面試精品班]
課程模塊 學科試講 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