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5/3/10 11:42:02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口腔念珠菌病的臨床表現多數為非特異性的,診斷需實驗室檢查確診。由于健康人有帶菌狀態,因此,根據臨床表現、微生物學檢查(涂片培養),部分(增殖型)通過活檢綜合考慮十分重要。
1.病損區及義齒組織而涂片檢查
(1)10% KOH或10%
NaOH消化后直接鏡檢:該方法為用竹制刮片刮取病損區或義齒組織面組織,直接涂片,加10%KOH并輕微在酒精燈上加熱溶解角質后,光鏡下查看念珠菌菌絲及孢子。如可見念珠菌特征性的菌絲及孢子,則為陽性,說明念珠菌處于致病狀態,有診斷價值。如果為假膜型念珠菌感染或義齒性口炎臨床表現典型,涂片陽性則可診斷為念珠菌病。義齒性口炎患者在其義齒的組織面取標本,做涂片,比存黏膜上取標本陽性率更高。該方法快速、簡便,在臨床上最常用。但缺點為標本不能保存,在判斷陽性與否時,受主觀因素較大,存在一定假陽性及假陰性結果。因此,如果臨床表現不典型,存涂片檢查的基礎上,最好再加上念珠菌定量培養綜合診斷。
(2)涂片固定后染色觀察:在上述涂片后,還可以將涂片固定做革蘭染色或PAS染色,檢查有無念珠菌菌絲及孢子。
2.念珠菌培養 臨床取材培養念珠菌的方法較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唾液培養、含漱培養。取檢應盡量快接種,最好定量。
(1)唾液培養:方法是收集患者非刺激性混合唾液1~2ml,盡快接種到沙保弱(Sabouraud)瓊脂培養基上,分離培養可得到陽性結果,并進一步做芽管或厚膜孢子實驗,鑒別是否是白色念珠菌,有條件可進一步用生化方法鑒定。在平皿上尚可計數,定量培養。該方法簡便,較敏感,且能定量來判斷感染及治療效果。
但極度口干者等唾液流率異常者不適用。
(2)含漱培養:方法是讓病人含漱10ml滅菌磷酸鹽緩沖液(pH7.2)1min,收集含漱液,直接接種培養或離心濃縮10倍后接種培養(稱含漱濃縮培養)。該方法最敏感,對口干者更為適用。
(3)棉拭子培養:為最古老的培養方法,特別適用于病損局限的檢查。但該方法陽性率低,且為半定量,較難判斷是否感染及療效。
(4)其他培養方法:印跡培養方法也較好,特別適用于檢查帶菌。印模培養的方法欠敏感,但可以直觀念珠菌在口腔的分布。臨床較少應用該兩種方法,多用于科研。
3.抗念珠菌抗體的檢查
檢測患者血清及唾液中抗念珠菌熒光素標記抗體,如果血清抗念珠菌IgG抗體滴度>1∶16,唾液抗念珠菌抗體滴度>1∶1,可作為念珠菌病的輔助診斷依據。
其他輔助檢查:
對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應取活檢,并用PAS染色檢查有無念珠菌菌絲,而且應觀察上皮有無異常增生。
念珠菌病的病理改變為念珠菌侵入組織并引起以上皮增生為主的一系列組織病理學變化。念珠菌在宿主細胞內寄生,在上皮細胞的胞質內生長。急性念珠菌病如假膜型病損表面有大量菌絲,可有上皮增生,也是機體的防御機能所在,通過增生代謝去除有菌絲的上皮。有時增生與萎縮同時存在,并有急性或亞急性炎癥反應,可見明顯的炎性水腫,上皮之間出現廣泛炎性滲出物,有菌絲穿過上皮淺層,并可見中性粒細胞游出,在上皮淺層聚集形成特征性的微小膿腫。臨床上的白色假膜為壞死脫落的上皮及念珠菌菌絲及孢子。因念珠菌菌絲及孢子中均含有多糖類,因此,PAS染色呈陽性粉紅色。上皮下結締組織中毛細血管充血,有炎癥細胞浸潤,為中性核粒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的病理變化與急性基本相同,可見菌絲侵入上皮淺層,出現微小膿腫,上皮有增生或出現異常增生,較少有上皮萎縮。基底膜可有少數部位被炎癥細胞浸潤所破壞。炎癥細胞以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為主,在固有層密集,結締組織中也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并可見血管擴張、膠原纖維水腫斷裂等表現。念珠菌性肉芽腫有時可見結締組織的增生。
編輯推薦:
2015年口腔助理醫師考試輔導匯總
2015年口腔助理醫師考試精選復習資料匯總
(責任編輯:l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