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治真題解析
2012年政治真題解析
2012年07月18日
來源:三仁網校 肖秀榮教授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說:“鷹比人看得遠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識別東西遠勝于鷹。狗比人具有銳敏得多的嗅覺,但是它連被人當做各種物的特定標志的不同氣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別不出來。”人的感官的識別能力高于動物,除了人腦及感官發育得更加完善之外,還因為
A.人不僅有感覺還有思維
B.人不僅有理性還有非理性
C.人不僅有直覺還有想象
D.人不僅有生理機能還有心理活動
【答案】A
【考點點撥】意識的起源與本質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二章的內容,考點是意識的起源與本質。意識是人類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感知、思維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動。思維有兩種含義:一是與“感性認識”相對,指理性認識,即思想;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即思考,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通常指邏輯思維。二是與“存在”相對,指意識、精神。人的感官的識別能力高于動物,除了人腦及感官發育得更完美之外,還因為人不僅有感覺還有思維,而動物是沒有思維能力的。人類意識和動物心理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以思維為主要形式,以語言為外殼,因而能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進行抽象的反映。理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動活動。理性思維能力是人區別于動物的各種能力之母。選項A為正確答案。選項B和選項C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不選;選項D是人和動物的共性,不選。
2.有這樣一道數學題:“90%×90%×90%×90%×90%=?”其答案是約59%。90分看似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然而,在一項環環相扣的連續不斷的工作中,如果每個環節都打點折扣,最終得出的成績就是不及格。這里蘊含的辯證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變引起質變
C.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D.可能和現實是相互轉化的
【答案】B
【考點點撥】量變質變規律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二章的內容,考點是量變質變規律。本題題干中數學題每一個乘數都是90%,5個90%連乘結果是約為59%。90分看似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然而,在一項環環相扣的連續不斷的工作中,如果每個環節都打點折扣,最終得出的成績就是不及格。分析題干可以看出,這里蘊含的辯證法道理就是量變引起質變。其他選項與題干無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B。
3.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家雇傭工人進行勞動并支付相應的工資。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
A.工人所獲得的資本家的預付資本
B.工人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C.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
【答案】B
【考點點撥】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五章的內容,考點是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這是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B正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資本家購買工人的勞動力是以貨幣工資形式支付的,在現象上,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格”或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的界限,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D錯誤。勞動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樣,也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力商品的最大的特點在于它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而勞動能夠創造價值,并且能創造出比它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即剩余價值。因此,工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剩余價值是工人創造出來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出必要勞動的部分,不包括工人的工資(工資屬于必要勞動部分,不是剩余勞動部分),C錯誤。工人的工資只是資本家預付資本的一部分(預付資本還包括購買生產資料等不變資本的支出),所以,A錯誤。
4..2011年9月以來美國爆發的“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中,示威者打出“我們是99%”的標語,向極富階層表示不滿。漫畫所顯示的美國社會財富占有的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制度下
A.勞資沖突的集中表現
B.生產社會化的必然產物
C.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
D.虛擬資本泡沫化的惡果
【答案】C
【考點點撥】資本積累的后果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五章的內容,考點是資本積累的后果。本題漫畫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極分化問題,資本主義兩極分化是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資本積累的本質,就是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占有的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來擴大自己的資本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和統治。隨著資本積累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資產階級手中,而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無產階級則只占有少部分社會財富。隨著資本積累,必然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即一極是財富越來越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另一極是多數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較小部分。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C。其他選項不符合題意,不選。階級斗爭、革命才是勞資沖突的集中表現;生產社會化并非必然產生兩極分化;虛擬資本泡沫化不是產生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
5.毛澤東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調查研究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看花,一種是下馬看花。走馬看花,不深入,還必須用第二種方法,就是下馬看花,過細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澤東強調“下馬看花”的實際意義在于
A.解決實際問題必須要有先進理論的指導
B.運用多種綜合方法分析調查研究的材料
C.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適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實際,才能找出規律
【答案】D
【考點點撥】深入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二章的內容,考點是深入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毛澤東一生十分強調調查研究。在毛澤東的著作中,有許多意義深遠的調查報告,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興國調查》、《長崗調查》、《才溪鄉調查》、《尋烏調查》等。毛澤東不僅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十分重視調查研究的態度和方法。毛澤東曾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談到調查研究的方法問題。早在1938年4月28日,毛澤東就在魯迅藝術學院的一次講話中提出:“要把中國考察一番,單單采取新聞記者的方法是不行的,因為他們的工作帶有‘過路人’的特點。俗話說:‘走馬看花不如駐馬看花,駐馬看花不如下馬看花。’我希望你們都要下馬看花。”(《毛澤東文集》第二卷第124頁)。1956年9月25日,毛澤東在和拉丁美洲一些黨的代表所作的《我們黨的一些歷史經驗》的談話中,再次談到:“調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觀花,一種是下馬觀花。走馬看花,不深入,因為有那么多的花嘛。……還必須用第二種方法,就是下馬看花,過細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個‘麻雀’”。(《毛澤東文集》第七卷第134頁)毛澤東強調“下馬看花”的實際意義在于,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實際,才能找出規律,所以,D項正確。 A選項講的是要有先進理論的指導,觀點正確,但與題干強調的“下馬看花”的實際意義不相符合,不選;B選項“運用多種綜合方法分析”也不符合題意;C選項“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適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表述錯誤,正確表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故C選項也不正確。
6.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公有制認識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明確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資產或資本的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權歸屬
D.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
【答案】D
【考點點撥】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含義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八章的內容,考點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的含義。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還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和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公有制經濟的性質體現在所有權的歸屬上,堅持公有制的性質,根本的是堅持國家和集體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基礎,有公有制與私有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是采取怎樣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問題,它不具有“公”與“私”、“社”與“資”的區分。同樣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實現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實現形式。因為實現形式要解決的是發展生產力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問題,只要能夠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資產或資本的組織形式與經營方式,D選項正確,AC選項講的是所有制,B選項講的是分配,都不符合題意。
7.2011年進行的全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2010年3月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地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黨在國家政權中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
D.表明我國人大代表的產生與西方議會議員的產生有根本區別
【答案】A
【考點點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九章的內容,考點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選舉制度。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對選舉法進行了修改。新修改的選舉法明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人口數相同的原則以及保證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量代表的要求進行分配。”“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本級選舉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所轄的下一級各行政區域或者各選區的人口數,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人口數相同的原則,以及保證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量代表的要求進行分配。在縣、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中,人口特少的鄉、民族鄉、鎮,至少應有代表一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分配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分配的辦法,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這一修改意味著農村人口在選舉上及政治權利的實現上向平等原則邁出了一大步(1954年我國選舉法規定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鄉人口數為1:8;1995年修改為1:4),促成憲法規定的平等原則的充分實現。吳邦國指出,會議作出的關于修改選舉法的決定,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更好地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則,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進行的全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2010年3月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更好的體現了人人平等、地區平等和民族平等,A選項正確。其他三個選項都與題意不符。
8.鄧小平指出:“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依據是
A.各民族聚居區發展的不平衡性
B.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展
C.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
【答案】B
【考點知識還原】見表100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九章的內容,考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依據。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黨根據我國的歷史發展、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分布等具體情況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發展要求。第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展,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依據。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集中統一的國家,各民族之間雖有戰有和,有統有分,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認同自己是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始終是民族關系的主流。第二,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基礎。近代以來,在共同反抗外來侵略的浴血斗爭中,中國人民體會到,各族人民只有緊密地團結和聯合起來,才能維護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國家的獨立自主和繁榮富強,各民族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平等、發展和進步。第三,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區資源條件和發展的差異,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現實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頻繁遷徙,逐步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漢族作為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且主要聚居在廣大邊疆地區,但在內地所有縣以上行政區域都有居住。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狀況,決定了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類型和不同行政級別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關系的和諧穩定和各民族的共同發展。所以,B選項正確。AC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現實條件;D項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基礎,都與題意不符。
9.19世紀40年代以后,資本—帝國主義勢力一次又一次地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妄圖瓜分中國、滅亡中國。但是,帝國主義列強并沒有能夠實現他們的這一圖謀,其根本原因是
A.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
B.中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C.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
D.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
【答案】D
【考點點撥】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根本原因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一章的內容,考點是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在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時期,中國人民以其不畏強暴、敢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打擊和教訓了帝國主義者,使它們不敢為所欲為地瓜分中國。這一點,即使帝國主義分子自己也是不能否認的。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報告說:“吾人對于中國群眾,不能視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實際上,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至于中國所有好戰精神,尚未完全喪失,可于此次‘拳民運動’中見之。”因此,他得出結論,“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法國議會在辯論對華政策時,一位法國議員指出:“中國土地廣闊,民氣堅勁。”“吾故謂瓜分之說,不啻夢囈也。”故D為正確選項。中西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與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不是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的原因,A、B錯誤;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瓜分中國圖謀破產的重要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故C不選。
10.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論述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這兩個革命階段能夠有機連接的原因是
A.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B.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提供了經驗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會主義因素
D.中國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答案】C
【考點點撥】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三章的內容,考點是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這兩個革命階段能夠有機連接的原因在于中國的民主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中最重要的社會主義因素),這就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部結果是:一方面有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因素的發展,但兩者不是相同比例的,其中社會主義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因此,中國革命將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而不經過資本主義階段。因此,C選項是正確答案。B選項俄國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而且是中國革命的外部因素,它提供的經驗不可能成為中國兩個革命階段能夠有機連接的原因,B錯誤;AD選項也不符合題意,都不能選。
11.道德修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古人云:“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與這段話在含義上近似的是
A.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C.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答案】B
【考點知識還原】見表135
【考點點撥】道德修養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四章的內容,考點是道德修養。本題題干引用的是荀子《勸學》中的一段話,意思是說: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兒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會達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四個備選項,有三句是孔子的話,一句是劉備的話。A選項“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孔子的話(見《論語》),意思是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想達到仁,仁就到了,強調的是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B選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三國時期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意思是說:不要認為好事較小就不去做,不要認為壞事較小就去做。劉備以此勸勉劉禪要進德修業,好事要從小事做起,積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壞事也要從小事開始防范,否則積少成多,也會壞了大事。強調積善成德的道德修養方法,與題干“積善成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含義上近似,是正確選擇。C選項“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也是孔子的話,意思是說:具有君子品行的人,甚麼事都依靠自己;而不具備君子品行的小人,甚麼事都責求別人,不符合題意,不選;D選項“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還是孔子的話,意思是說:有把一整天的力量都用在實行仁上而力量不夠的嗎?也許有,但我沒見過,也不符合題意,不選。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我國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并由這些法律部門所構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法律部門均由一系列調整相同類型社會關系的眾多法律、法規所構成。下列選項中屬于獨立法律部門的是
A.知識產權法
B.商法
C.公
司法
D.民法商法
【答案】D
【考點知識還原】見表137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七章的內容,考點是中國法律部門的劃分。2010年,我國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我國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并由這些法律部門所構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這一體系以憲法為核心,以涵蓋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7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3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四個備選項中,只有D符合題意?!豆痉ā穼儆诿穹ㄉ谭ǖ慕M成部分,C項錯誤;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在創造、使用、轉讓和保護智力成果或工商業標志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關于知識產權的立法主要有《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專門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還有大量關于知識產權的法規和規章,知識產權法屬于民法商法的組成部分,A項錯誤;商法是民商法律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公司、
證券、票據、保險等法律制度,不是獨立的法律部門,B項錯誤。
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實踐中關于自身行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認識和回答的根本問題是
A.人為什么活著
B.人如何對待生活
C.怎樣對待人生境遇
D.怎樣選擇人生道路
【答案】A
【考點點撥】人生目的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三章的內容,考點是人生觀。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人生目的,回答人為什么活著;人生態度,表明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人生價值,判別什么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就會追求什么樣的人生價值。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
14.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
A.愛國主義
B.集體主義
C.為人民服務
D.社會主義榮辱觀
【答案】C
【考點點撥】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四章的內容,考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道德建設的核心,即道德建設的靈魂,它決定并體現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規定并制約著道德領域中的種種道德現象。道德建設核心的問題,實質上是“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這既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建設的現實狀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論依據和堅實的實踐基礎。本題正確答案為C,ABD 不符合題意。
15.與“天宮一號”兩度完成“太空之吻”的“神舟八號”飛船,于2011年11月17日順利回“家”,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標志著我國
A.載人航天技術已經完全成熟
B.實現了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轉變
C.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D.為今后建造載人空間站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答案】D
【考點點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的意義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形勢與政策》的內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為今后建造載人空間站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D選項正確。2011年12月16日,胡錦濤在慶祝天宮神八對接成功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又一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探索利用外層空間作出的又一卓越貢獻。”胡錦濤強調:“我們先后成功突破了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活動、空間交會對接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順利實現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等一次次重大跨越,使我國空間技術發展跨入國際先進行列。”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范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展到太空,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后,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并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完滿成功,表明我國已經實現了“第一步”的戰略任務,突破了載人航天基本技術。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表明我國掌握了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關鍵技術,是“第二步”戰略任務的重要里程碑。如今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為今后建造載人空間站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但它只是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并非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戰略,C項錯誤;天宮神八對接成功,使我國空間技術發展跨入國際先進行列,但它并不表明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已經完全成熟,實現了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的轉變,所以,A B兩個選項也是錯誤的。
16.2011年5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因涉案而辭去總裁職務,引發了歐美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于IMF總裁繼任人的爭奪。6月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該組織新一任總裁是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這表明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進程加快
B.新興國家的話語權和代表性得到提升
C.歐美主導國際金融機構的局面仍未改變
D.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獨立力量登上世界舞臺【答案】C
【考點點撥】歐美主導國際金融機構的局面仍未改變
【試題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形勢與政策》的內容。2011年5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因涉案而辭去總裁職務,歐美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展開了IMF總裁繼任人的爭奪戰,最終,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繼任新一任總裁。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競爭的結果,但實際上,發達國家是有默契的。在發達國家看來,世界銀行的行長應該由美國人擔任,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則應該由歐洲人擔任。拉加德繼任新一任總裁實際上是這一“潛規則”起作用的結果,它表明歐美主導國際金融機構的局面仍未改變,C為正確答案。其它三個選項都不符合題意。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