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及其營養代謝變化的特點】
1.炎性腸道疾病(IBD)是腸道非特異性慢性炎癥過程,包括克羅恩病(Crohndisease,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其病因不明,可能與免疫調控、遺傳及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
2.CD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常見于末段回腸、結腸。受累腸段呈節段性分布,病變侵及腸壁全層,可發生出血、梗阻、穿孔、內外瘺等。
3.UC多累及結直腸,病變主要在粘膜及粘膜下層,有出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甚至惡變。
4.IBD病人由于食物攝入不足、吸收不良、腹瀉及出血等,普遍存在營養不良,且多為蛋白質一熱量缺乏性營養不良。表現為體重下降、低蛋白血癥、貧血、水及電解質紊亂、維生素缺乏等。
5.IBD患兒,可引起生長遲緩,甚至停滯。由于兒童生長代謝旺盛,而IBD又屬高分解代謝性疾病,營養需求增加。若常規飲食中營養攝取不足、又經胃腸道大量丟失,必然導致營養障礙而使生長停滯。
【營養支持原則】
1.IBD病人均處于營養危機狀態,必須進行全面營養評估,確定營養狀況,制定營養支持計劃。對IBD患兒實施營養支持可能防止其生長發育的障礙,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同時可緩解腸道炎癥反應。
2.輕度、中度營養不良的IBD病人首選EN支持,多主張給予要素膳飲食。如果不能耐受則可部分給予PN支持。
3.IBD病人可短暫禁食,采用TPN治療能使部分病人的癥狀緩解。有腸梗阻或需外科手術治療的病人必須給予PN支持,以改善病人的營養及緩解臨床癥狀,利于手術的實施,降低手術死亡率和術后并發癥。
【營養支持的實施要點】
1.IBD早期病人無需禁食,可給予EN治療。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適當限制膳食纖維的入量,避免刺激性食物。
2.常有貧血現象,應及時糾正。CD的貧血是多因素的結果,需注意補給鐵劑、葉酸和維生素B12等。而UC病人多為單純缺鐵所引起,應給予足夠鐵劑。
3.IBD病人吸收不良,易發生維生素缺乏,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應予補給維生素A、D、E、K等。
4.腹瀉可引起水和電解質的大量丟失,應及時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防止低鉀、低鈣、低鎂血癥的發生。
5.IBD病人微量元素吸收障礙,丟失增加。在長期腸外營養時,應注意補充鎂、鉻、鉬、銅等微量元素。兒童的鋅缺乏可影響生長發育,應注意補充,
6.某些特殊營養物質的應用:①ω-3脂肪酸具有抗炎癥效應,能調理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白三烯的生成,抑制IL-1β和TNF的生成以及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因此補充魚油可改善腸道的病理損害,如天然魚油脂肪乳劑,②谷氨酰胺制劑可改善腸粘膜上皮細胞的營養,刺激粘膜細胞的再生和抑制凋亡,改善胃腸道粘膜屏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臨床上可用20%谷氨酰胺二肽100ml,靜脈滴注,b.i.d.;③生長激素: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損傷的腸粘膜細胞修復,維護腸粘膜屏障功能:④單克隆抗體:包括抗TNF-α單克隆抗體、可溶性TNF受體和γ一干擾素等,可用于免疫調理治療,以減輕免疫反應。
【附:原發病治療要點】
1.病變活動期需注意休息,應給予高熱能、高蛋白質、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的少渣易消化食物。避免奶制品及化學性與機械性刺激的食物。
2.水楊酸制劑治療,如柳氮磺胺吡啶0.5g~1.0g,4/d,口服。能起到控制和緩解癥狀的作用。
3.免疫抑制治療:IBD活動期糖皮質激素治療可緩解癥狀,采用潑尼松10mg~20mg,t.i.d,口服。或用硫唑嘌呤2mg/kg,口服。還可采用環孢素A或干擾素等。
4.抗生素治療:繼發感染時可應用廣譜抗生素及抗厭氧菌藥物治療。
5.手術治療:有合并癥如腸穿孔、梗阻、腸瘺、出血等手術指征時,應切除病變腸段。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