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詢方法與使用原理: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其人際交往障礙和學校環境適應不良上,人際關系問題是處在青春期中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導致各種神經癥狀的主要因素。人際交往障礙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質方面,根據對臨床資料的收集,該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緒不穩定、性格內向,長期想用學習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忽略了生活上的其他方面,從而形成了求助者的不兩人格特征,由于大學與中學階段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巨大差別。一方面當時人各望獲得友誼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求助者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性,加之第一次到大城市讀書,缺乏社會經驗,所以難以適應新的人際交往和學校環境較為復雜的關系,導致人際交往障礙。求助者在學校認識和協調人際關系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認知偏差: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基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情感和意志,主導行為取向。正確的認知會產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錯誤的認知則導致消極的情感、意志和不良的行為。由于求助者在進入大學期間后,其思想認知還處于中學階段,并用中學階段的觀念、行為準則要求自己。在人際關系認知上存在錯誤的想法,從而出現害怕從別人的嚴厲看出她的“老土”與別人眼光不敢觸及,其實是自己對友誼的渴望,是人際交往需求的一種具體表現
(2)個性缺陷:性格是一個人穩定的態度體系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是個性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變和彌補氣質的某些消極因素,對人生具有積極的意義。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基本保證,相反,不良的性格不僅嚴重影響人際關系、人的成長與進步,而且十分有害與身心健康,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求助者的性格有著很大的缺陷,如過分的內向、個性的自我封閉、抑郁、對人際關系有著非常大的消極作用。
(3)能力欠缺: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原因之一。早期社交經驗缺乏或社交挫折。由于社交經驗缺乏,導致社交能力不足;由于社交挫折,引起社交中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形成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從而產生恐懼感。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大學生又希望交朋友,渴望社交,但一到具體交往情境中,如找人交談或別人與自己交往時,又會出現恐懼反應,表現出心慌意亂,語無倫次,緊張焦慮,嚴重者甚至孤立自我,拒絕與外界發生任何社交關系,從而對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極大地妨礙。于成長環境和個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際交往的能力,平時他即不愛說話,也很少與人來往,經常獨來獨往,孤家寡人,非常不善于為人處事,更欠缺這方面的鍛煉。盡管有時他也希望和同學交往改善關系,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做,產生了非常強的自卑感和恐懼心理。而她處在“半個社會”的時期,因此別人的“嫌棄”就成為她躲避交往恐懼的誘因。
(4)家庭原因:由于求助者系長女,父母一直對她學習上要求很高,并一直在提醒她學習好可以改善家庭、可以出人頭地。于是她時刻提醒自己并給予自己莫名的壓力,以至于求助者強迫自己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而對于學習以外的任何東西她都不敢問津。就這樣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用父親的話來約束自己,一直都給自己很的壓力,從而家庭也是求助者躲避交往的一個誘因。 要讓求助者理解癥狀的實質,不要為此擔心、焦慮,也不必急于克服,要以正常工作為目的去活動,要讓求助者明白,情緒及癥狀,用意志的力量,無論如何是不能控制的,用藥物是治標不治本的,應逐步減量直到完全停用,唯有“聽其自然”,以自己的力量象健康人一樣生活才是重要的。給予環境適應心理輔導和個性調整支持。根據求助者的實際情況,建議制定近期個人的工作目標和工作的重點和原則,鼓勵其多參加集體活動,使生活外向化,逐漸養成順應個性順應現實的態度,從自我中心的防衛狀態中解脫出來,把困于求助者自身的精神力量,改變方向使之朝向外界,使求助者擺脫精神內部沖突。 綜合上述的原因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都是在成長經歷的背景下和個性特點的基礎上,不斷習得和形成的,這其中無論是情緒的變化,還是行為的異常,也都同樣存在著個體認知的偏差和能力的欠缺。應鼓勵求助者的找出自己的真正的需求,產生積極的驅動力,并及時的采用操作性、時效性、目標性很強的認知行為療法,使求助者盡快擺脫目前的困境。
為幫助廣大社會工作師考生復習備考,中國社會工作師考試網特開設了保過班,讓您輕松地通過考試!!點此直接報名>
如果您想購買社會工作師考試用書,您可以在中國社會工作師考試網上訂購,點此直接訂購>>
(責任編輯:xll)
近期直播
免費章節課
課程推薦
社會工作師
[協議護航-退費班]
13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協議退費
社會工作師
[協議護航-暢學班]
13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協議續學
社會工作師
[豐羽計劃-暢學班]
4大模塊 準題庫高端資料 協議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