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會工作師考試時間為6月16、17日,小編整理了初級社會工作師相關資料,希望對您參加考試有所幫助!
連帶效應
教師評改論文式試題時常常產生的一種現象,它是由前后試題的連帶關系造成的。前一試題的得分常常會影響到后一試題的得分。在客觀式的試題中,這種連帶效應不易產生,因為客觀式試題前后各題的界限比較分明,而且標準答案也比較確定,不會產生游動;而論文式試題的標準答案卻留有游動的余地。目前高考閱卷中,采用了“流水作業”批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連帶效應。
鏈狀效應
有一句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作用。這種效應在年齡低的學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就學生的鏈狀效應看不是單方面的,既表現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個性、情緒、興趣、能力等方面發生綜合影響。利用學生的鏈狀效應,讓不同性格的學生在一起可以取長補短。因此作為班主任,應有意識地優化學生周圍的環境,如讓嬌生慣養的學生與獨立性較強的朋友做伴,膽小畏怯的學生應和勇敢堅強的學生交友。
臨近效應
兩個人能否成為朋友,這與倆人住處的遠近有很大關系。這被稱為鄰近效應。那么為什么鄰近性會引發好感呢?
增強親近感:鄰近性一般都會增強親近感。住得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機會也相對頻繁,重復的接觸就會引發、增強相互間的好感。
強烈的相似性:人們大多選擇社會地位、經濟實力與自己相近的人為鄰,而地理位置上的鄰近性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相似性。
越是鄰近的人,其可利用度也越高:鄰居之間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和費用便可成為好朋友,而且有很多事可以相互囑托,有快樂可以共同分享。比如可以請鄰居照看孩子或房子,家里不管發生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相互照應。
認知的一貫性:與討厭的人比鄰而居,在心理上是難以忍受的。人們在交往中大多愿意接近與自己合得來、住所比較近的人。
零和游戲原理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游戲”。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棋為-1分,那么,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這正是“零和游戲”的基本內容: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后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從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游戲”場。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游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占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留面子效應
先提出一個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少的的要求,往往比直接提出后者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流言的心理效應
《戰國策·秦策二》記載:“費人胡與曾了同名者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與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苦。須臾,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自若
。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普參是古代有名的賢人,他十分重品德修養,每天都要三番五次地反省自己。其母對他十分了解,相信自己兒子不會干出殺人之事,但經不起眾口一詞再三告以“曾參殺人”,便再也坐不住,放下織布的梭子翻墻逃走了。后以曾參殺人一詞喻流言可畏。
相關文章:
更多資料>>2012年初級社會工作師考試輔導專題(一)
更多關注:社會工作師考試報考條件 報考指南 考試動態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