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心理咨詢師考試,全面的了解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一個年青的治療師在督導時說,我的所有問題都與自我價值有關。每當我向我的上級醫生去確認這一點時,他們總講:你是我見過的最有靈氣的治療師,再努把力;或者,不錯,你做得不錯;或者說:你去想想你的反移情。
每次他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就想:再好的湯,還是要有糧食呀。我的糧食在哪里?就在他們給我的鼓勵中?還是在每次督導的活動中?或者,它仍是需要自己去制造。有時,覺得父母還是不夸自己孩子聰明的好,以免他/她日后不努力,因為他們以為“糧食”唾手可得。
心理治療師的糧食是什么呢?理論、實踐經驗、生活見識和人生觀等等。這一切均可作為治療的資源、作為提供治療維持的“糧食庫”。
這位年青的治療師也在接受自我分析,她說自己接受自我分析的原因是想體會病人在自己那兒的感覺,看分析師是如何抽絲剝繭地用理論的刀切開病人病理性的思維并將之摘除掉的。所以,在開始時,她非常在意分析師講的每一句話,并試著去想自己的病人在自己面前會如何去感受。而到后來,她就不再在意分析師所講話的內容了,而是去想治療師也有自己覺得一些菲思所夷的態度,她形容為“端著”的態度。意思是,當她覺得與分析師之間可以一一種更輕松、隨意氣氛進行的分析性交談時,分析師就拿出一付“分析的專業態度”,讓自己覺得是在被分析,是病人,于是自己也“端起態度”,當作自己是病人。這時所談的就是如何獲得“糧食”,剖析自己為何缺乏糧食,如幼年家庭成長過程中的磨難呀或自己人際交往中的弱點—一些以往已經講過多遍的東西,但是,這就失去了與分析師去探討內心真正感受的機會。
我突然感到,該治療師在講這些“糧食“時讓我對看似不重要的“湯”產生了更多的興趣:她實際上是在說“湯”。
什么是“湯”?中國人認為食物的精華均在湯中,所謂“原湯化原汁”!在廣東(現在這一習慣也在全國擴散),餐前是先要將一碗燉得透透的熱湯上來潤溫喉嚨,刺激味蕾,從而調動食欲的,這也安撫了躍躍欲試,令人略感不適的胃粘膜。
什么是心理治療的“湯”?
信任、無條件接納和給予支持。
很多從事心理衛生工作的人發現,有時,自己什么都沒做,病人的癥狀已經好了大半。一名從事神經病學工作的女醫生,掌握了一些家庭治療的知識,每次在處理神經癥病人的時候,就習慣地讓他們畫出家譜圖。在一次地區年度學術報告中,她所描述的通過畫家譜圖就可使病人獲得對癥狀的領悟并好轉的結論令與會者懷疑不已。事實上,多數這些神經癥病人未從別的醫生那獲得在她那兒的待遇:與自己的經治醫師一起畫圖,把自己的經歷想故事一樣講述出來。依本人與這名神經科女醫生的交往所獲得的了解,我深知她對病人的熱情、關切完全是出于其發乎自然的本性所致。因而,出現病人癥狀哪怕是被稱為“移情性好轉”的現象就完全不奇怪了。可以說,病人的癥狀融化在她接納的“湯”中。
因此,我們在向病人提供糧食之前,最好先煲一盅具有滋補心腦的“上湯”,以防止食而不化!
相關文章:
更多關注:心理咨詢師考試報考條件 考試用書 最新考試動態
(責任編輯: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