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裂隙
構造裂隙是巖體受地應力作用隨巖體變形而產生的裂隙。由于構造裂隙在成因上與相關構造(如褶曲、斷層等〉和應力作用的方向及性質有密切聯系,所以它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按裂隙的力學性質,可將構造裂隙分為張性裂隙和扭(剪)性裂隙。張性裂隙主要發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軸部,裂隙張開較寬,斷裂面粗糙,一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間距較大且分布不勻,沿走向和傾向都延伸不遠;
扭(剪)性裂隙,一般多是平直閉合的裂隙,分布較密、走向穩定,延伸較深、較遠,裂隙面光滑,常有擦痕,一般出現在褶曲的翼部和斷層附近。扭性裂隙常沿剪切面成群平行分布,形成扭裂帶,將巖體切割成板狀。有時兩組裂隙在不同的方向上同時出現,交叉成“X”形,將巖體切割成菱形塊體。
機械潛蝕
如果地下水滲流產生的動水壓力小于土顆粒的有效重度,即滲流水力坡度小于臨界水力坡度,雖然不會發生流砂現象,但是土中細小顆粒仍有可能穿過粗顆粒之間的孔隙被滲流攜帶而走。時間長了,將在土層中形成管狀空洞,使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加,這種現象稱之為機械潛蝕。
建筑物基礎類型
(1) 按材料及受力特點分類
1 ) 剛性基礎
應盡力使基礎大放腳與基礎材料的剛性角相一致,以確保基礎底面不產生拉應力,最大限度地節約基礎材料。
①磚基礎:每一階梯挑出的長度為磚長的 1/4。
②灰土基礎:即灰土墊層,是由石灰或粉煤灰與黏土加適量的水拌和經夯實而成的,3 層以下建筑灰土可做兩步,3 層以上建筑可做三步。
③三合土基礎:由石灰、砂、骨料(碎石或碎磚)按比例加水拌和夯實而成。三合土基礎寬不應小于 600mm,高不小于 300mm。多用于地下水位較低的 4 層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中。
④毛石基礎:毛石基礎的寬度及臺階高度不應小于 400mm。
⑤混凝土基礎。
⑥毛石混凝土基礎。
毛石混凝土基礎階梯高度一般不得小于 300mm。
2 ) 柔性基礎
鋼筋混凝土基礎也稱為柔性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斷面可做成錐形,最薄處高度不小于 200mm;也可做成階梯形,每踏步高 300—500mm。鋼筋混凝土基礎下面設有素混凝土墊層,厚度不宜小于 70mm。
(2)按基礎的構造形式分類。
1 ) 獨立基礎(單獨基礎)
①柱下單獨基礎。
②墻下單獨基礎。
2 ) 條形基礎
①墻下條形基礎。
②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
3 ) 柱下十字交叉基礎。
4 ) 片筏基礎。
5 ) 箱形基礎。
6 ) 樁基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