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0/7/29 14:45:14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
若干關于計控涉及到的知識點
案例分析第七章應注意的問題
第1—3節都重要:尤其是例7.2.3;例7.2.4;例7.3.1;例7.3.3;表7.2.1;表7.3.3;表7.3.4
公式:7.2.1;7.2.2;7.3.1;7.3.2;7.3.3;7.3.4[調值公式一定注意]
第四節:偏差分析:P369—374;注意表7.4.5是最常用的方法
案例分析第八章應注意的問題
1、看懂例8.2.1
2、掌握新增資產確定:例8.2.2
3、掌握第三節
第六章3、 分清已完工程量價款、應簽證工程款(應扣保修金及違規工程款,并進行價格調整)與應簽發付款憑證(應扣除預付款、甲方供料款)的內容。
罰金應在簽發付款憑證中,完善的概念如下面:
工程量價款=本期完成的工程量×相應的綜合單價
應簽證的工程款是指在工程量價款的基礎上考慮其他與工程款或合同價有關的計費項目(如工程量增減的調價、市場價格變動的調價、暫扣保留金(以后仍退還)等。
應簽證的工程款=(工程量價款)×調價系數×(1- 每個支付期的暫扣保留金比例)+其他應付款(如索賠額工程變更價款……)
應簽發付款憑證款額指在應簽證的工程款的基礎上再扣除應由發包人收回的款額(如扣還預付款、罰金或違約費用等)以后,在本期結算應簽發在付款憑證上的款額。
一、《還本付息表》
1、還本付息表有兩種形式,一是等額本金法,二是最大償還能力法。
2、本例題是用的最大償還能力法。
3、基于最大償還能力法,本表中的第4行“本年應還本金”先不要填,因為:本年應還本金=本年的最終現金結余=本年凈利潤+折舊+攤銷,在《總成本費用表》和《損益表》沒出來之前是填不了的。
4、另需注意:最后一年,最后一年上述公式是不能直接用的,需要先和尚需還款本金額比較。
二、《總成本費用表》
說明以下幾點:
1、年經營成本指的是付現成本。
2、“長期借款利息”一行數據取自《還本付息表》。
3、總成本費用包括付現成本、非付現成本兩大類。非付現成本又包括折舊費、攤銷費兩大類。長期借款利息應當是付現成本,只不過不包括在“年經營成本”中,需單獨列示。
4、總成本費用=年經營成本+折舊+攤銷+利息
三、《損益表》
1、總成本取自《總成本費用表》。
2、利潤總額=收入-稅金及附加-總成本
3、所得稅=利潤總額*33%
4、稅后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5、有一個假設:就是在只有還完借款的前提下才計提盈余公積和分配利潤。
6、注意:第6年是關鍵。
首先,本年最大償還能力=136.47+75+363.66=575.13萬元;
其次,明確本年尚需還款本金538.52萬元;
再次,還本后的資金余額=575.13-538.52=36.61萬元;
最后,36.61萬元中先按凈利潤提取10%盈余公積13.65萬元,剩余部分(36.61-13.65)22.96進行分配。
7、還完款后,不留利潤,除計提盈余公積外,全部進行分配。
四、《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1、此表需要搞清楚資金來源項目有哪些?運用項目有哪些?
2、自有資金中的:442.17、126.33、63.17這三個數是流動資金。為什么和表1-12中的數不一樣呢?因為表1-12中的流動資金是余額數,而本表中需要用發生額數據,只要減一下就出來了!
3、回收固定資產余值:1754.63,這個數是殘值+未計提的4年折舊=300+363.66*4=1754.64萬元,書上取的是.63,其實應該取.62,應該這么算,拿固定資產原價-已提折舊=固定資產凈值,(5263.9-600)-363.66*8=1754.62萬元。也就是《資產負債表》中的第10年末的固定資產凈值
4、其他數據均取自前面的三張表格。
五、《資產負債表》
1、本表遵循一個大的原則:資產=負債+所在者權益
2、這里的第1年到第10年的所有數據均是年末數據。
3、前兩年是建設期,所有的投入形成資產在未完工前均做為在建工程處理。負債項目包括本金和應計利息。
4、第三年是經營期的第一個年頭,所有在建工程均已完工,并交付,需要從在建工程轉入相應的資產中去,所以在這一年在建工程沒有了,出現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而且從這一年起,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開始要提折舊或攤銷了。
5、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數據均取自背景資料。
相關推薦:
名師訪談-造價工程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心態
2010年造價工程師考試《案例分析》易錯知識點
2010年造價工程師保過班押題命中率70%!
造價案例分析名師精彩課程免費點擊試聽>>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