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中學生,肩負著爺爺奶奶、父母兩代人寄予的厚望,承受著父輩們不曾承受過的學習壓力。上學時,背著沉重的書包,放學后,又在自己封閉的房間里“一心只讀圣賢書。”而且常常還有父母的陪讀,注意力稍有轉移,父母便忙加提醒,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幾個小時,有的甚至學習到深夜。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放松,雖然學習的時間很長,卻因為過度勞累而導致學習效果很差。
許多有經驗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那些懂得勞逸結合的學生往往更善于調整自己的大腦,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而那些中途坐在書桌前苦讀書本的人,卻是頭腦木訥,再努力,也只能是一個書呆子。
李老師教過一個孩子,是學習非常刻苦的人。每天上課不停地記筆記,中午吃過飯,別的同學都會出去放松一下,他卻掏出書本一個人看起來,放學回到家,吃完飯可開始做作業,直到深夜。每天上課的時候,我都會看到他黑黑的眼圈,因為這個緣故,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熊貓”。然而,盡管他付出的努力遠比一般的同學要多,成績卻始終排在中游。
到了中考的時候,班里的同學都自覺地增加了學習時間,這位同學也更加努力了。班里每天下午都有一節體育活動課,是班里固定活動的時間,同學們可以利用這45分鐘的時間到操場上打球、跑步,調節一下緊張的神經。然而這位同學卻從不出去玩,即使別人都出去了,他也躲在教室里,一個人在那里算題。
就在中考前的幾個星期,炎熱的天氣,加上過度的勞累,這位同學終因體力不支而暈倒在課堂上。被送去醫院之后,又是吃藥,又是打點滴,在醫院里住了一個多月。等到他出醫的時候,早就錯過考試的時間,不得不重修再考。
其實,學習與鍛煉并不矛盾,如果懂得勞逸結合,反而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時間持續太長,就會抑制大腦的功能,造成記憶力下降,即使一時記得了也很快就會遺忘。
當人們從事艱苦、緊張而又繁重的腦力勞動時,大腦皮層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對氧的需求量劇增。長時間的用腦,會使全身血液循環減慢,流經大腦的血量減少,引起暫時的“腦貧血”,致使大腦疲勞。合理地安排學習、勞動、課文活動和休息的時間,能調節大腦各個區域和諧活動,使工作、學習效果提高。所以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學習時,要注意勞逸結合。
在大腦疲勞過度情況下,孩子會表現出情緒躁動、憂慮、怠倦、無聊等心理問題,甚至還會產生厭學、敵對情緒等。毫無疑問這會降低學習效率,并且有害于健康。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過度緊張狀態時,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進行一些其他的活動來轉移情緒指向,使緊張的情緒松馳、穩定,逐漸恢復良好愉悅的心境,然后再重新學習。
所以,一定要注意學習與休息的勞逸結合,這是孩子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規律的客觀要求,家長不能顧此失彼,如果只要求孩子用功學習,卻不顧孩子的身體,那么反而耽誤了孩子的發展。學得好,玩得也好,才是真正的會學習的好孩子!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