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00時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開播。今年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關鍵字是“孝、禮、愛”。
2014年《開學第一課》第一講是“孝”,主講老師、童話大王鄭淵潔,用一支鋼筆背后的父愛故事,揭示出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基礎。
鄭淵潔說,他第一次寫皮皮魯外傳時,總是怕鋼筆沒墨水而打斷了思路,可奇怪的是連續寫了3天還有墨水。有一天睡覺時,聽見書房有聲音,這才發現父親正在給鋼筆灌水。“為了父親,《童話大王》我一寫就是30年。”
家住蘇州工業園區的路勤女士和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看著電視上對“孝”進行說文解字,小姑娘開心地跟著念道:“‘孝’字是由‘老’和‘子’組成的,表示的是孩子對父母和老人的支撐、支持。媽媽,那以后我要多幫你做家務。”
鄭淵潔認為,培養孩子孝心,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對此,路勤十分認同。她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相處時怎么做,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南京市銀城小學四年級學生王天樂,昨晚不到8點就坐到電視前。當小頭爸爸給大頭兒子講“禮”是從古代禮儀演變而來、是對社會規則與秩序的敬畏時,小家伙說,“又學到新知識了”。
南京蘇杰學校五年級的丁景云,向媽媽李忠梅提出了一個令她“困惑”的問題:“當我對別人很有禮貌的時候,為什么人家都不怎么夸我呢?”李忠梅覺得孩子這個問題還是挺有針對性的。她感言,過去總覺得孩子大了自然會懂道理講禮儀,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未必是對的。對于孩子彬彬有禮的行為,社會應該多“賞識”,至少得從家長多“禮贊”做起。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六(2)班的姚凌曦看了“愛”這一講后,對爸媽鄭重其事地說:“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應該像烏鴉反哺一樣懂得感恩,讓他們放心、開心,做一個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的好孩子!”
“不論貧困、富有,對學生平等的關愛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尤其是對特殊的學生,老師對他們特別的愛會影響他們一輩子,留下愛的印記,這比考試分數更值得關注。”從教22年的高級教師、南京市南湖第一中學校長馬琰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培養、教育“人”的職業,要有一份關愛的情懷,“從了解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做起,關注他們身心的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這是比干巴巴的教材更鮮活、深刻和有意義的教育。”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