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科考試說明 (中考考試說明匯總)
一、考試性質
初中生物學學業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生是否達到《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定的生物學科學業水平。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命題依據
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以本大綱為依據,結合初中生物學教學實際進行命題。
三、命題原則
貫徹教育部有關中考命題改革的意見,落實省教育廳有關中考命題文件的精神。命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導向性:正確發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作用,凸顯學科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引導教師改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提升科學素養。
2.基礎性:面向全體學生,加強考查初中生物學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考試內容應注意選擇學生熟悉的、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問題,及對學生今后可持續性學習發展有用的知識。
3.時代性:了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關注初中生物學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系。
4.科學性:嚴格按照命題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命題,控制主觀題、客觀題比例和難度。試題要科學、嚴謹,避免出現科學性、技術性的錯誤。
5.開放性:適當增加試題形式,力求思維過程、答案的多樣化,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適用范圍
全日制義務教育八年級學生生物學學業考試。
四、內容目標
(一)對考試能力的要求
(1)識記能力:再認知識;辨識事實性證據;描述事物特征。
(2)理解能力:舉例說明知識;對相關知識進行解釋、推斷、分類、比較。
(3)實驗與探究能力:正確使用顯微鏡等常用實驗儀器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實驗探究的一般方法。
(4)信息處理能力:能從圖文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初步進行分析和處理。
(5)應用能力: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評價能力:能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涉及的事物進行檢查與評判。
(二)對考試目標層次的要求
Ⅰ:對所列知識點要知道其含義,能夠在試題所給予的相對簡單的情境中識別和使用它們。
Ⅱ: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三)對考試知識內容的要求
1.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能發現并書面表述與生物學相關的、可以探究的問題
(2)學作出假設: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可能的設想
(3)制訂計劃:擬訂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設計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重復多次實驗
(4)實施計劃:收集可靠的證據、數據,并能評價證據、數據的可靠性
(5)得出結論:用多種方式來描述現象,分析和判斷證據、數據,得出結論
2.生物體結構層次
(1)描述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描述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描述顯微鏡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以及不同放大倍數下所看到的物像情況
(2)概述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模仿制作臨時裝片。
概述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模仿制作臨時裝片,并能處理制作臨時裝片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如對光、清晰度、清潔、染色等)
(3)闡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4)列舉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的例子。
(5)區別動物、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6)描述細胞核在遺傳中的重要功能。
(7)描述細胞分裂、分化的基本過程。
(8)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識別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
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9)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
識別人體、動物體的幾種基本組織
描述人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3.生物與環境
(1)舉例說出水、溫度、空氣、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
(2)舉例說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描述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著“捕食、競爭、合作、寄生”等關系
描述生物在適應環境生存的同時,也能影響和改變環境
(3)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舉例說出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描述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作用
(4)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能夠正確表述食物鏈
描述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描述某種生物的數量發生較大變化時對其他生物數量的影響
(5)描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6)描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7)認同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
4.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1)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
描述種子的結構
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