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考生系統的復習2011年質量工程師課程,全面的了解2011年質量工程師考試教材的相關重點,小編特編輯匯總了2011年質量工程師考試各章復習的重點資料,希望對您參加本次考試有所幫助!
二 分析用控制圖與控制用控制圖
(一)、分析用控制圖與控制用控制圖的含義
1引言
在一道工序開始應用控制圖時,幾乎總不會恰巧處于統計控制狀態(穩態),也即總存在異因。如果就以這種非穩態狀態下的參數來建立控制圖,控制圖界限之間的間隔一定較寬,以這樣的控制圖來控制未來,將導致錯誤的結論。
因此,一開始,總要將非穩態的過程調整到穩態的過程,也即調整到過程的基準,這就是分析用控制圖的階段。等到過程調整到穩態后,才能延長控制圖的控制線作為控制用控制圖,這就是控制用控制圖的階段。故日本有句質量管理的名言:“始于控制圖,終于控制圖。”所謂“始于控制圖”是指對過程的分析從應用控制圖對過程進行分析開始,所謂“終于控制圖”是指對過程的分析結束,最終建立了控制用控制圖。故根據使用的目的不同,控制圖可分為分析用控制圖與控制用控制圖。
2分析用控制圖
分析用控制圖主要分析以下兩個方面:
(1)所分析的過程是否處于統計控制狀態?
(2)該過程的過程能力指數是否滿足要求?維爾達(S.L.Wierda)把過程能力指數滿足要求稱作技術控制狀態。
由于過程能力指數Cp需在穩態下計算,故應先將過程調整到統計控制狀態,然后再調整到技術控制狀態。
3過程狀態的四種情況:
根據過程狀態是否達到統計控制狀態與技術控制狀態,可以將它分為如表2所示的四種情況:
表2 狀態分類
統計控制狀態
技術控制狀態統計控制狀態
是否
技術控制狀態是ⅠⅡ
否ⅢⅣ
(1)狀態I:統計控制狀態與技術控制狀態同時達到,是最理想的狀態;
(2)狀態Ⅱ:統計控制狀態未達到,技術控制狀態達到;
(3)狀態Ⅲ:統計控制狀態達到,技術控制狀態未達到;,
(4)狀態Ⅳ:統計控制狀態與技術控制狀態均未達到,是最不理想的狀態。
顯然,狀態Ⅳ也是現場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調整,使之逐步達到狀態I。
從表2可見,從狀態Ⅳ達到狀態I的途徑有二:狀態Ⅳ→狀態Ⅱ→狀態I或狀態Ⅳ→狀態Ⅲ→狀態I,究竟通過哪條途徑應由具體的技術經濟分析來決定。有時,為了更加經濟,寧可保持在狀態Ⅱ也是有的。當然,在生產線的末道工序一般以保持狀態I為宜。
分析用控制圖的調整過程即是質量不斷改進的過程。
4控制用控制圖
當過程達到了我們所確定的狀態后,才能將分析用控制圖的控制線延長作為控制用控制圖。由于后者相當于生產中的立法,故由前者轉為后者時應有正式交接手續。
進入日常管理后,關鍵是保持所確定的狀態。經過一個階段的使用后,可能又會出現異常,這時應查出異因,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消除,以恢復統計控制狀態。
(二)、判異準則的思路
1兩類判異準則
(1) 點出界就判異;
(2) 界內點排列不隨機判異。
上述(1)是針對界外點的,而上述(2)則是針對界內點的。
關于判異準則,常規控制圖的標準GB/T4091-2001有8種準則,參見圖4和圖5。
2 控制圖的分區
圖4將控制圖等分為6個區,每個區寬l 。這6個區的標號分別為A、B、C、C、B、A。其中兩個A區、B區及C區都關于中心線CL對稱,需要指明的是這些判異準則主要適用于 圖及單值 圖,且假定質量特性 服從正態分布。
區域A
CL+2
CL
CL-
LCL=CL-3
CL-2
CL+
UCL=CL+3
區域B
區域C
區域C
區域B
區域A
圖4 控制區域的劃分
3 判異的8個準則
準則1:一個點落在A區以外。 準則2:連續9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
圖5 八種判異準則
由于在過程正常的條件下,上述8種準則出現的概率都很小,若出現即判斷過程異常。
熱門文章: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