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D
【解析】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就與管理層責任達成一致意見后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因此在達成一致意見前不存在解除審計業務約定的情況,選項D錯誤。
2.
【答案】C
【解析】選項C屬于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特殊考慮,不屬于基本內容。
3.
【答案】A
【解析】注冊會計師可以決定不在每期都致送新的審計業務約定書或其他書面協議,選項A不正確。
4.
【答案】D
【解析】為避免引起報告使用者的誤解(選項D正確),對相關服務業務出具的報告不應提及原審計業務和在原審計中已執行的程序。只有將審計業務變更為執行商定程序業務,注冊會計師才可在報告中提及已執行的程序(選項B不正確);如果有跡象表明變更要求與錯誤的、不完整的或者不能令人滿意的信息有關,則注冊會計師不應認為該變更理由是合理的。(選項C不正確);在同意將審計業務變更為審閱業務或相關服務業務前,接受委托按照審計準則執行審計工作的注冊會計師需要評估變更業務對法律責任或業務約定的影響(選項A不正確)。
5.
【答案】A
【解析】制定總體審計策略的過程通常在具體審計計劃之前,但是兩項計劃具有內在緊密聯系,對其中的一項的決定可能會影響甚至改變對另外一項的決定,選項B錯誤;注冊會計師可能會在具體審計計劃中制定相應的審計程序,并相應調整總體審計策略的內容,選項C錯誤;計劃審計工作貫穿于整個審計業務的始終,在執行審計程序時也可能發現相關的計劃需要進行更新和修改,選項D錯誤。
6.
【答案】C
【解析】在確定審計方向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審計領域。
7.
【答案】D
【解析】注冊會計師應當在總體審計策略中清楚地說明審計資源的規劃和調配,包括確定執行審計業務所必須的審計資源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①向具體審計領域調配的資源(選項A);②向具體審計領域分配資源的多少(選項B);③何時調配這些資源;④如何管理、指導、監督這些資源(選項C)。選項D屬于在確定審計范圍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8.
【答案】A
【解析】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決策是具體審計計劃的核心,選項A正確;選項BCD均屬于總體審計策略的內容。
9.
【答案】B
【解析】A: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直接假定被審計單位收入確認存在舞弊風險,因此將收入所屬的循環列為重點審計領域是適當的;B:具體存貨監盤計劃屬于審計計劃的詳細內容,不宜與管理層討論;C:函證是取得外部證據的重要方法,在任何情況下,得到債務人聯系方式均應從客戶獲得;D:屬于被審計單位應當提供的必要條件。
10.
【答案】B
【解析】確定對項目組成員指導、監督與復核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有:①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②審計領域;③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④執行審計工作的項目組成員的專業素質和勝任能力。
11.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使用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的目的有:(1)決定風險評估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選項A);(2)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選項D);(3)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在形成審計結論階段,要使用整體重要性水平和為了特定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而確定的較低金額的重要性水平來評價已識別的錯報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和對審計報告中審計意見的影響(選項B)。選項C,確定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是在承接業務之后,所以確定是否承接審計業務不是使用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的目的。
12.
【答案】B
【解析】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13.
【答案】D
【解析】對于側重于搶占市場份額的新興企業,以營業收入作為基準,故選項D不正確。
14.
【答案】D
【解析】選項D不正確,注冊會計師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針對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確定重要性。
15.
【答案】B
【解析】注冊會計師為被審計單位選擇的基準在各年度中通常會保持穩定,但是并非必須保持一貫不變,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經濟形勢、行業狀況和被審計單位具體情況的變化等對采用的基準作出調整。
16.
【答案】C
【解析】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越多,評估的項目總體風險越高,越應當確定一個較低水平的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50%。
17.
【答案】B
【解析】一般而言,注冊會計師確定的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是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的50%~75%,首次承接的審計業務適用較低的百分比,故選項B是正確的。
18.
【答案】C
【解析】由于存在下列原因,注冊會計師可能需要修改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和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1)審計過程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如決定處置被審計單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獲取新信息;(3)通過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經營所了解的情況發生變化。
19.
【答案】B
【解析】明顯微小錯報可以不累積,選項B不恰當。
20.
【答案】A
【解析】推斷的總體錯報=1000×20%=200(萬元);推斷錯報=200-20=180(萬元)。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CD
【解析】選項B是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不是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
2.
【答案】ABC
【解析】選項D是初步業務活動的內容,不是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
3.
【答案】ABCD
【解析】確定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可接受性時,需要考慮的相關因素有:①被審計單位的性質(選項A);②財務報表的目的(選項B);③財務報表的性質(選項C);④法律法規是否規定了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選項D)。
4.
【答案】BC
【解析】審計的前提條件,是指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采用可接受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以及管理層對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的認同。選項B和C正確。
5.
【答案】ABD
【解析】管理層認可并理解其對財務報表的責任包括:(1)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選項A);(2)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選項C錯誤);(3)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允許注冊會計師接觸與編制財務報表相關的所有信息(選項B),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審計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允許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審計證據時不受限制地接觸其認為必要的內部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選項D)。
6.
【答案】ABCD
【解析】如果母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同時也是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下列因素,決定是否向組成部分單獨致送審計業務約定書:
(1)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委托人;
(2)是否對組成部分單獨出具審計報告(B);
(3)與審計委托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C);
(4)母公司占組成部分的所有權份額(D);
(5)組成部分管理層相對于母公司的獨立程度(A)。
7.
【答案】ACD
【解析】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修改審計業務約定條款或提醒被審計單位注意現有業務約定條款的因素包括:(1)有跡象表明被審計單位誤解審計目標和范圍;(2)需要修改約定條款或增加特別條款(選項C);(3)被審計單位高級管理人員近期發生變動(選項B錯誤);(4)被審計單位所有權發生重大變動;(5)被審計單位業務的性質或規模發生重大變化(選項D);(6)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變化(選項A);(7)編制財務報表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發生變更;(8)其他報告要求發生變化。
8.
【答案】AC
【解析】無論是管理層施加的還是其他情況引起的審計范圍受到限制,一般不認為是變更審計業務的合理理由,選項B、D錯誤。
9.
【答案】ABC
【解析】選項D屬于具體審計計劃的內容。
10.
【答案】BC
【解析】由于未預期事項、條件的變化或在實施審計程序中獲取的審計證據等原因,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必要時對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作出更新和修改,這些更新和修改可能涉及比較重要的事項,選項A錯誤,選項C正確。計劃審計工作是一個持續的、不斷修正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業務的始終,選項B正確,選項D錯誤。
11.
【答案】ABC
【解析】選項D,一旦審計計劃被更新和修改,審計工作也應該進行相應的修正。
12.
【答案】ABCD
【解析】四個選項均正確。
13.
【答案】ACD
【解析】對重要性的判斷是根據具體環境作出的,并受錯報的金額或性質的影響,或受兩者共同作用的影響,選項B不正確。
14.
【答案】ABCD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1)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了解;(2)審計的目標;(3)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4)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
15.
【答案】ACD
【解析】對于識別出存在舞弊風險的財務報表項目,不能因為其金額低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而不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選項B不恰當。
16.
【答案】ABCD
【解析】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特定情況,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其發生的錯報金額雖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合理預期將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1)法律法規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特定項目(如關聯方交易、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薪酬)計量或披露的預期(選項B、D);(2)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關鍵性披露(如制藥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成本)(選項C);(3)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特別關注財務報表中單獨披露的業務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購的業務)(選項A)。
17.
【答案】AC
【解析】選項BD情況,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75%。
18.
【答案】ABD
【解析】按規定,未更正錯報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累積的且被審計單位未予更正的錯報。可容忍錯報是注冊會計師根據職業判斷確定的一個錯報界線,并非被審計單位的未更正錯報,不應當納入未更正錯報的匯總范圍,選項C錯誤。
19.
【答案】AC
【解析】選項B屬于推斷錯報;選項D屬于事實錯報。
20.
【答案】AD
【解析】通過測試樣本已經識別出了樣本中的100萬元的錯報,是事實錯報,選項A正確;推斷的總體錯報是400萬,扣除已經識別的事實錯報100萬元,其余的300萬即是推斷錯報,選項D正確。
三、簡答題
1.
【答案】
(1)不恰當。具體審計計劃的核心是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2)不恰當。計劃風險評估程序通常在審計開始階段進行,計劃進一步審計程序則需要依據風險評估程序的結果進行。因此注冊會計師需要先制定風險評估程序,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后,計劃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3)不恰當。完整、詳細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計劃包括抽取的樣本量等。
(4)不恰當。注冊會計師可以統籌安排進一步審計程序的先后順序,如果對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已經做出計劃,則可以安排先行開展工作,與此同時再制定其他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5)恰當。
(6)不恰當。如果在審計工作中對總體審計策略或具體審計計劃作出了重大修改,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作出的重大修改和理由。
2.
【答案】
(1)不存在不當之處。
(2)存在不當之處。對以營利為目的的制造行業實體,注冊會計師可能認為經常性業務的稅前利潤的5%作為基準的百分比是適當的。
(3)存在不當之處。財務報表含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大額估計,注冊會計師并不會因此而確定一個比不含有該估計的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更高或更低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不需考慮與具體項目計量相關的固有不確定性。
(4)存在不恰當之處。對于連續審計,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較少,注冊會計師應該將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確定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75%,而不是50%。
(5)不存在不當之處。
3.
【答案】
(1)不恰當。即使某些錯報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因與這些錯報相關的某些情況,在將其單獨或連同在審計過程中累積的其他錯報一并考慮時,注冊會計師也可能將這些錯報評價為重大錯報。
(2)恰當。
(3)不恰當。明顯微小錯報無論單獨或者匯總起來,無論從規模、性質或其發生的環境來看都是微不足道的,明顯不會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4)不恰當。為了幫助注冊會計師評價審計過程中累積的錯報的影響以及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錯報的事項,將錯報區分為事實錯報、判斷錯報和推斷錯報可能是有用的。
(5)恰當。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