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材料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博物館服務于社會建設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博物館收藏,展示的文化遺產資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為社會公眾所共享,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博物館接待參觀人次,從2001年的7955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7.2億人次,13年間增長了8倍,對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館逐漸成為學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課堂”、在互動性、體驗性、趣味性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優勢,2014年,全國博物館擁有近3000萬件(套)藏品,依托這些藏品在歷史、文化、考古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動,科研成果也非常豐富。針對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教師,因此博物館往往會成為一個地區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時,博物館逐漸成為展示城市獨特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價值的重要載體。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設成“博物館之城”的戰略目標,隨后廣州、濟南等城市也紛紛提出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口號、以此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摘編自劉世錦主編《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國文化文物系統的博物館開始全面免費開放,此后博物館的直接經濟貢獻逐漸減弱。因此,只能通過博物館事業增加值來衡量博物館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博物館事業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統內的博物館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如文化創意產品銷售、文物巡展、社會文物鑒定及咨詢等)而增加的價值總和。2001-2014年全國博物館事業增加值變化情況如下圖:
(摘編自蘇楊等主編《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報告(2015~2016)》)
注:計算成比較不同時期的經濟數據時,用某一時期產品的平均價值作為固定的計算尺度,這種平均價格叫可比價格。可比價格計算出的指標,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便于對不同時期進行歷史對比,以觀察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個城市與國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參觀博物館、北京每年接待的上億游客中,相當一部分要參觀北京的博物館。博物館對于旅游經濟的拉動難以用數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宣傳和教育作用。通過品牌價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實現對旅游經濟的長遠影響,這也是博物館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貢獻。(摘編自王小潤等《博物館能否成為旅游經濟新坐標》)
7.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2001~2014年間,按當年價格計算出的全國博物館事業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國博物館事業增加值較前一年有所減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與前一年相比均呈現上升態勢。
C.按2001年可比價格計算,十幾年間全國博物館事業增加值大體上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
D.按當年價格計算出的增加值與按可比價格計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8.下列對材料的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館依然是通過藏品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的形勢服務于公眾,這種形式可以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館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它通過獨特的學習資源,以適應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方式,激勵青少年學習。
C.西安、廣州等城市越來越重視利用博物館來展現城市歷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構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館免費開放會使其經濟貢獻逐漸弱化,因此需要通過博物館事業增加值來衡量博物館對國民經濟的全部貢獻。
E.博物館對旅游經濟的拉動是非常重要的貢獻,這也是提升博物館諸如宣傳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關鍵所在。
9.根據上述材料,概括說明博物館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