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藥物對機體的作用―藥效學
藥物作用:嚴格地說是指藥物與機體細胞間的初始作用或原發作用,是動因,是分子反應機制
藥物效應:也稱藥理效應,是藥物作用的結果,實際上是機體器官原有功能水平或形態的改變
藥物作用的類型
1. 根據用藥目的可分為:
▲⑴ 對因治療:針對病因所進行的治療。(治本)如:用抗生素消除體內致病菌。
▲⑵ 對癥治療:改善癥狀所進行的治療。(治標)如:用阿司匹林的解熱作用。
2.按藥物作用的部位來分
▲⑴局部作用:指藥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對其所接觸組織的直接作用
如局麻藥對感覺神經的麻醉作用,滴眼藥水的擴瞳作用,口服硫酸鎂的導瀉作用及某些外用藥的作用
▲⑵全身作用:指藥物吸收進入血循環后引起全身多種器官系統的反應,又稱為吸收作用
3、按藥物的作用產生的先后來分
▲⑴原發作用:又稱直接作用,是指藥物對機體最先產生的作用,如洋地黃直接加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
▲⑵繼發作用:又稱間接作用,是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如:洋地黃強心后使心輸出量↑→腎血流量↑→尿量↑,有利于消除心性水腫。洋地黃的利尿作用就為間接作用。
藥物的基本作用:
1.調節功能:使機體原有機能活動↑稱為興奮;使機體原有機能活動↓稱為抑制
2.抗病原體及抗腫瘤
3.補充不足:補充機體代謝所需的激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藥物作用的選擇性:藥物效應的專一性稱為選擇性。選擇性決定藥物引起機體產生效應的范圍。
特點:⑴選擇性是相對的,與劑量有關。如咖啡因在小劑量時主要興奮大腦皮層,劑量加大可興奮延腦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
⑵選擇性高的藥物針對性強,作用單純;選擇性低的藥物作用廣泛,針對性差,副作用多。
劑量:藥物每天所的用量。是決定血藥濃度和藥物效應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范圍內,藥物的劑量與其在血液中的濃度(血藥濃度)的高低和藥理效應的強弱成正比。
無效量→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極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致死量
量效曲線
1.量反應:藥理效應的強弱可用連續增減的數量來表示。如心率、血壓、血糖濃度、尿量、平滑肌的舒縮等(或用最大反應的百分率表示)。
2.質反應:有些藥理效應只能以陰性或陽性表示。故又稱全或無反應。如死亡、睡眠、驚厥、麻醉等,必需使用多個動物或多個實驗標本以陽性率表示。
★效能:指藥物可產生的最大效應,在量效曲線上指曲線的最高點,也就是藥理效應的極限。
★效價:指的是產生一定效應時藥物所需劑量。
效能與強度的區別:強度高的藥用量小,效能高的藥效應強。一般說來,效能高比強度高更有實際意義。
3.量效變化速度:常用直線化后的斜率表示。斜率較陡,提示藥效較劇烈;斜率較平坦,提示藥效較溫和。
量效曲線的對稱點在50%處,此處斜率最大,對于劑量變化的反應最靈敏,稱之ED50,可以代表藥物的效價強度。
量效曲線反應以下規律
①藥物必須達到一定劑量才能產生效應;
②在一定范圍內,效應隨劑量增加而增加;
③效應的增加有一定極限,此極限稱為藥物的最大效應或效能,超過此極限,劑量再增加,效應不再增加;
④閾劑量與最大效應間的差距反映曲線坡度。
4.質反應量效曲線
★半數有效量:引起50%陽性反應(質反應)或50%最大效應(量反應)的劑量或濃度。分別用半數有效劑量(ED50 )及半數有效濃度(EC50 )表示。
如果效應指標為中毒或死亡則改為半數中毒劑量(TD50 )、半數中毒濃度(TC50 )或半數致死劑量(LD50 )及半數致死濃度(LC50 )表示。
5.藥物安全性的指標
★⑴治療指數(TI): LD50 /ED50 的比值稱為治療指數,是藥物安全性的指標。
▲(2)安全指數(SI):對于治療效應和致死效應量效曲線不平行(或曲線斜率交平坦)的藥物,可用安全指數,即LD1/ED99來評價藥物的安全性。
▲(3)安全范圍:較好的藥物安全性指標是ED95 ~LD5 之間的距離,稱為安全范圍,其值越大藥物越安全。
構效關系:藥物化學結構與藥理活性或毒性之間的關系。
意義:⑴深入認識藥物作用;⑵ 定向設計藥物結構;⑶研制開發新藥
▲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所產生的不利于機體的作用統稱。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lq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