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當前位置:

選調生考試綜合知識/行測之常識判斷:公共行政的理論和實踐

發表時間:2010/6/2 0:00:00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關注公眾號

(一)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論

1、古典學派,也稱程序學派和制度學派

古典學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稱為程序學派創始人的法國人亨利·法約爾。他的貢獻在于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項管理原則。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約爾跳板”原理。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時古典學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歐工業社會中的作用。

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勒。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及管理主義對管理理論與實踐產生的影響是首屈一指的。

2、行為學派

該學派經歷了一個從“人際關系”到人類行為科學的發展過程。

3、決策學派

西蒙在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為:行政組織中決策程序的研究》一書開創了對決策的研究。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

另一個有影響的決策理論是林德布羅姆的漸進決策理論。

4、系統學派

切斯特巴·納德是第一個把組織看作是一個社會系統的理論家。

5、經濟學的貢獻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經濟學中的公共選擇理論和新制度經濟理論對西方的公共行政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西方一些主要國家尤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義出現的公共行政改革,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1)將注意力集中于取得結果和管理者的個人責任;

(2)以市場運作方式消解官僚組織的弊端;

(3)引入私人部門的管理方法;

(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過市場的測試而承包出去;

(5)把公眾視為公共管理機構的客戶;

(6)在資源使用中強調削減直接成本;

(7)在公共部門中引入更多的競爭。

(二)轉型時期的中國行政

中國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轉變的基礎是經濟體制從原來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這一轉變導致了許多方面的變化。首先是政府與人民關系的變化。其次是政府職能和角色的變化。最后是政府觀念的變化。在整個轉型時期,中國的公共行政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定位問題

政府的定位問題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運作方式。

2、政府官員問題

官員的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中國政府的命運。

3、制度建設和創新問題

制度建設和創新在組織結構、領導體制、運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4、依法行政問題、

轉型時期中國公共管理如何在運作中擺脫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設面臨的一個問題。

5、觀念更新問題

市場體制的確立以及世界范圍內一種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的出現,要求中國的公共行政有一種全新的思維,這首先要求進行觀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

(三)知識經濟社會與公共行政

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使公共行政呈現如下的變化:

1、從等級行政向網絡行政的發展。網絡行政首先使得命令、指示、信息等不必完全通過等級進行傳遞,網絡的傳遞方式既迅速且面廣。其次,網絡行政的公開度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2、從精英行政向大眾自治發展。精英的“黑箱式”操作將逐漸為公眾參與的運作所取代,這是一個社會最終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

3、從官僚式行政向企業式運作的發展。

來源:中大網校 _ 公務員

責編:zlj 【糾錯

(責任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