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開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佟家棟認為,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是加強研究生培養的重要舉措。淘汰落后是為了培養尖端、培養優秀,如果沒有淘汰機制,就不會產生優秀人才。
2006年,南開大學在全國率先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對28名超期未畢業博士生按結業處理;2009年,該校被淘汰博士生的數字已累計達168名。此舉徹底扭轉了“考上博士生就等于拿到博士學位”的觀念。
打破“零淘汰”“嚴出”落實處
長期以來的博士生“零淘汰”,使許多人認為博士生培養是“嚴進寬出”,“只有考不上的博士生,沒有畢不了業的博士生”。
事實上,博士學位并不是好“混”的。當博士生培養質量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之時,越來越多的單位對博士畢業的指標要求越來越嚴了。于是,許多博士生便將延期當成“救命稻草”。博士生“積壓”成為高校的普遍現象。
2005年9月頒布實施的《南開大學研究生學則》明確規定:博士生培養年限最長為6年。此后,南開大學分別對1989級以來各年級延期畢業博士生進行學籍認定并分階段作出相應處理,2006年4月通過了《關于超期未畢業博士研究生的處理決定》,對1997級(含1997級)之前入學的28名延期畢業博士生按結業處理。此舉使南開大學成為我國第一所勇于向博士生培養“零淘汰”現象說不的高校,在全國乃至全球引起了強烈反響。
南開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佟家棟認為,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是加強研究生培養的重要舉措。淘汰落后是為了培養尖端、培養優秀,如果沒有淘汰機制,就不會產生優秀人才。
科學設置門檻培養尖端優秀
據了解,南開大學淘汰的博士生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職博士生。他們未按時畢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占到淘汰學生80%的在職博士生,大多是因為工作比較忙,覺得考上了博士生,論文和答辯可以慢慢來。久而久之,越不作研究,就離學術越遠。
佟家棟說,適當延期對于真正想作出好的研究成果的博士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對于提高博士生的質量也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延期不應是無限度的。根據我們作的一項調查分析,每年有5%至10%的博士生在6年內仍無法完成學業或論文,原因大多是精力分散和能力不足。據此,我們認為,將6年作為博士生培養年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科學的。”
超期未畢業按結業處理,給博士生及導師敲響了警鐘。不僅學生潛心研究意識增強,導師的質量意識也顯著提高。文學院2008級博士生孫琳認為,學校打破博士生“零淘汰”,對我們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能夠督促我們更加勤奮踏實地做好學問。
完善淘汰機制向過程淘汰過渡
“在我們實施淘汰制后的第一年發現,報考南開大學博士生的考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這表明,對于真正有志向、有能力從事學術研究的考生來說,淘汰制不是阻力,而是動力。”佟家棟說。
事實上,博士生淘汰制在歐美國家的高校中早已成為一種制度。美國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實行嚴格的資格考試及“淘汰制”,入學率很高,淘汰率也較高,目的就是通過篩選培養高質量的博士生。
佟家棟介紹說,南開也在計劃完善博士生淘汰制度,從最終淘汰,向過程淘汰轉變。目前,南開試行的研究生分類培養制度,讓一部分研究生在碩士階段預讀一年博士課程,若達到要求,則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若不能達到要求,便不能讀博士而只能讀碩士。這種做法,就是對過程淘汰的一種嘗試。
“由于我國和西方的學科劃分不同,因此只能參考,而不能照搬其經驗,要根據中國的情況,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標準。”佟家棟說,“但無論是最終淘汰還是過程淘汰,目的都是培養出高質量的研究型人才。”
(責任編輯:liushe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