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許多地方的農村里,至今還有一個習俗,當不懂事的孩子受到意外驚嚇,例如在戶外被狗其它東西驚嚇了之后,大人一般會在晚上,來到孩子白天受驚嚇的地方,一面喊著孩子的名字,叫他不要怕,并跟著喊:“回來吧,回來吧!”有時還燒一些紙錢,以祭天地。更有甚者,還會請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孩子“收嚇”,即在睡熟后的孩子的臉上,凌空畫一些辟邪的符,且口中念念有詞,目的也在于使魂回來。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么科學根據,還有待于我們認真研究,但這是多年傳下來的慣例,卻無容置疑。
對于“叫魂”、“收嚇”的做法,很多人認為這純粹是一種迷信活動,一無是處。但真是這么簡單嗎?可以這么說,“叫魂”有其消極的一面,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一是通過“叫魂”這件事,在大人方面,體現了對孩子的一片關懷之情。孩子受驚嚇后,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會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幾天,孩子自然會好。假如“魂”真掉了,又豈是你叫的回來的?在孩子方面,他或她就會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歡我,關心我的,心理上會得到極大的安慰,逐漸會忘卻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驚嚇之后,大人不聞不問,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會深深受到傷害,并認為大人討厭他,從而會對父母或其他家人產生仇視,所以“叫魂”能使孩子更熱愛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間就能建立起一種健康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
二是若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探討“叫魂”,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有效地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人格健康發展,這種創傷的影響會潛伏在他內心深處,可能導致成為日后神經癥疾病的根源,這也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我們現在已經清楚,孩子和大人在認識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創傷并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評判,并非以成年人的體驗為標準的,而是從兒童眼里看的,是幼兒的自我評價,有些事在我們成年人來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兒眼中卻非同尋常。就如上例,被狗嚇了一跳,對大人來說,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在小孩心里,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但是病理心理學告訴我們,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響。當前疾病癥狀及其形成都可以歸因于過去甚至可追溯到幼年時期。幼年的創傷經驗若當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成為日后患病的癥結或根源。中國自古便有“三歲看七歲,七歲看終生”的說法,它的部分意思就是幼年環境、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形成有重大影響。
我們透過“叫魂”這一類民俗現象,剔除其不合科學的成分,并發展,便可把它轉化為一種科學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了。這樣對于受到意外驚嚇的幼兒,我們可以采用請幼兒父母或幼兒最信賴的人,站在兒童的角度,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科學地來解釋這類事件,并輔以最親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并且在日后遇到同類事件時,不但不怕,并知道如何去應付。如果所受創傷程度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輔以較輕量的藥物治療。或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以消除健康人格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