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移民
【背景鏈接】
作為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國,形成了一個有趣的遷徙現象。當數以億計的農民背井離鄉進城尋找工作,加入生機勃勃的城鎮化熱潮時,城市的新興階層卻選擇逃離大都市,尋找夢中的“桃花源”。2014年1月22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在北京發布的《國際人才藍皮書》指出,中國環境問題的加劇成為精英和富裕階層移民的重要原因,從而催生出一個新群體——“環境移民”。中國“環境移民”出現了群體的分野。他們兵分兩路,一個群體移向海外,去國外吸“純氧”;另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國,但遷移至環境尚未受到大規模污染的地區。
這種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改變的背后,暗藏著的是城市化進程中所衍生的負面問題。人們對污染、交通擁堵、生活費用不斷上漲以及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壓力深感不安。逃離,從某個層面上說是在對所生活的城市的“用腳投票”。
【標準表述】
[原因分析]
環境移民是粗放型產業發展模式、城市瘋狂擴張及社會管理失序共同釀造的后果。近年來,中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所積累的環境問題日益顯現。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產能過剩,再加上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開花,霧霾頻發。粗放式發展讓很多人加入了“環境移民”的隊伍。中公教育版權
[影響]
這種“逃離”現象與農民工進城形成鮮明對比,表面上看是兩種不同的人口流動,背后則是龐大的資本、財富、人才等流向,勢必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反差效應。環境污染城市和地區被富人與精英所拋棄,逐步淪為窮人為主的聚集地,并由此而造成中國版的“窮人窟”,形成嚴重的社會割裂現象。此外,在一些熱點移民地區,如果大量新移民涌入,不可避免地會對當地生存資源造成承載壓力,最顯性的體現就是在交通、教育、物價及房地產等方面,這種資源性的競爭極有可能成為新移民和本地人引發沖突的一個誘因。
[啟示]
GDP發展與環境移民的增多說明:一個城市GDP的飛速發展的確是吸引人的主因,但絕非持續發展的動力,真正能夠減少環境移民出現的策略就是打造真正的宜居城市。宜居城市是指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協調發展,人居環境良好,能夠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適宜人類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強調城市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都能協調發展,人們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滿意,并愿意長期繼續居住下去。中公教育版權
[措施]
第一,確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打造宜居城市。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深刻地印在每一位城市主政者及尋常百姓的腦海中,從而促進對環境保護的投入。
第二,政府理應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及產業結構的全面創新,同時依法懲治環境污染,加大相關環保投入,為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做出不懈的努力。中公教育版權
第三,加強對污染企業的監管與問責。環境整治也不能放松,任何一家敢于以破壞環境換取利益的企業,都應該動真碰硬,予以嚴厲問責。如此,才能呵護好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才能留住我們至為寶貴的人才和財富。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