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14年福建大學生村官考試將于2014年1月19日進行,整理“2014大學生村官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新農村建設(9)”供考生參考。查看匯總:2014大學生村官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新農村建設匯總
一、加快我國農村城鎮化的必要性
城鎮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歷史階段,沒有高度的城市化 就沒有真正的現代化。所謂小城鎮,廣義講包括小城市、建制鎮及鄉政府駐地的集鎮。
一是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不僅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也有利于緩解城市的內需不足與市 場制約,減輕農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動的壓力。有助于啟動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求嚴 重不足的問題,在經濟處于全面過剩的情況下,農村城鎮化有利于創造經濟的最大增長空間,拉動農 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要求,避免“農村病”和“城市病”,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城鎮化建設的聚集效應可以推動農村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聚集效應使得本地區的資金、技 術、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相對集中,擴大了本地市場,有利于進行規模生產,產生了市場規模效應, 聚集效應還帶來信息與人才,有利于鄉鎮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
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城鎮化降低了農村工農業產品進入市場的成本和壁壘,有助于啟動我 國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求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可以為農村剩余勞動轉移提供廣闊 的空間,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口壓力與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有效地克服農民收入徘徊和 停滯的局面,幫助實現了伴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的規律過程。我國是 勞動力過剩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才能有效地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四是農村城鎮化推動鄉村工業的集聚和結構升級,成為鄉鎮企業集約化發展、農村非農化及其增 長方式轉變的“突破口”。它延長了農業產業的鏈條,拓展了農業產前、產后發展的空間,孕育和培植 大批的龍頭企業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另外,小城鎮建設改變了農 民的生活方式,轉變了農民的生育觀念,有利于使農村人口控制由被動的強制行為日益轉變為農民自 覺主動的行為,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建設打破了原有城鄉格局,使農民既發生職業轉換,又 實現異地轉移,使農村由封閉走向開放,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農村城鎮化還有利于節約耕 地,農村人口進城居住將節約更多的農村建房用地,從總量上減少住宅占地。
二、加快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主要困難
從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區劃格局來看,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各種矛盾逐漸 顯現。主要表現為:一是鄉鎮規模不合理,經濟發展不平衡。從經濟發展狀況看,鄉鎮規模太小,會直 接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規模合理,人口較多,且相對集中的鄉鎮,有利于經 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鄉鎮布局不合理。有些鄉鎮駐地相距30~40公里,有些僅相距不 足4公里。布局不合理,影響生產關系和資源的聚集,致使鄉鎮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農民負擔加重,制 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合理撤并一些鄉鎮,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的要求。三是我國已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已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黨的十五屆五中全
會確定把發展小城鎮作為推進我國城市化戰略的重點。
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強調要逐步提髙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 城鎮化道路。”
三、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幾點措施
(一)加快土地流轉與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相結合
城鎮化的過程就是農民從農村向城鎮轉移的過程。實現這個轉移,關鍵要加大推進農村承包土 地的自由流轉力度,促進土地的低成本流轉,解除土地對農民的人身束縛,賦予農民自由流動的權利。 推進土地自由流轉,首要條件就是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特別是土地流轉政策;允許農民自主承包 或不承包土地;鼓勵農民棄耕務工,或投入其他非農產業致富。推進土地流轉就要進一步鞏固農村稅 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解除農民思想顧慮,使土地能夠以比較低成本向有發展資金、有優勢 項目、有科技支撐的種、養殖大戶集中;將更多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源源不斷地走向城鎮經濟發展 的新領域。
(二)加強城鎮二、三產業發展與加強城鎮規劃相結合
城鎮化的核心問題是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是城鎮化的關鍵,要加強城鎮二、三產業發展,搞好招商 引資,抓好三大集中區和沿山旅游開發力度,創造更多穩定的就業機會,使其引一個,成一個;成一個, 強一點;強一點,富一方。這是二、三產業發展吸納就業的有效途徑。目前,尤其是要結合社會主義新 農村建設,實現縣域經濟與城鎮化發展的良性互動,實現“以城固農、以城促農、以城富農,以城帶農” 的城鎮化發展的新局面。
(三)加大城鎮政策性投入與抓好經營城鎮相結合
采取政策扶持與市場經營的辦法,突破城鎮建設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向 重點鎮、小城鎮轉移,引導開發企業到小城鎮按規劃進行房屋幵發,鼓勵民營企業多渠道、多形式投資 興辦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全方位加大對重點鎮鄉的政策性扶持,重點鎮鄉收取的各種規費 90%應留給鎮鄉,以加強重點鎮鄉的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經營城鎮,走“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 城”的市場化道路,大力經營,牢牢把握政府城鎮土地的“統一收購權”、“壟斷供應權”和“拍賣經營 權”,通過競價出讓、股本經營、土地置換、成片開發等多種經營方式帶來土地價值轉移增值,使土地資 源向土地資本轉變,使其效益最大化。大力經營城鎮再生資本,即對城鎮橋梁、道路、園林、路燈、公廁 等人力作用資本,通過托管經營、授權經營、股權轉讓等形式推向市場,獲得更大效益。大力經營延伸 資本,即充分利用政府公共管理的專營優勢,利用手中擁有的特許權,對路、橋冠名權.,路燈、廣告載體 權,公交線路經營權,出租車牌照使用權等城鎮無形資本,推行有償使用,拍賣變現轉化為巨大現實 財富。
(四)加強農民工培訓輸出,大力改革戶籍管理制度
農民進城進鎮或外出打工是增加農民收入、轉移勞動力的重要渠道。舉辦各種培訓班培訓農民 工,增加農民技能,提高農民素質,.建立永久性勞務市場,提供就業信息,舉辦農民工就業招聘會,牽線 搭橋組織農民工外出務工、勞務輸出,做到農民工既能走出去賺錢,又能在家從事二、三產業;同時,要 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突破體制性障礙,取消以職業性質劃分戶口的辦法,農民只要在城鎮有固定住所 和職業收入即可無條件準入城鎮,其子女也可以就近上學;居住條件享受市民(國民)待遇,使農民進 城如同回家,充分體現社會的認同感,進而發揮創業致富的積極性。
要分享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間 朋友網 人人網 開心網 │ 我的做題記錄【內容摘要】2014年福建大學生村官考試將于2014年1月19日進行,整理“2014大學生村官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新農村建設(9)”供考生參考。查看匯總:2014大學生村官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新農村建設匯總
四、城鎮化與鄉村建設的關系
城鎮化和鄉村建設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本質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國城鎮 化大戰略的一個重要補充或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前中國農民收入增長乏力、國內需求不旺的形勢下,加快農村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的進程, 對于啟動農村市場,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推動鄉村工業和農業產業化進一步發展,轉變農民生活方 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第一,農村城市化可以啟動農村市場,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拉動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 需求,有效克服農民收入徘徊和停滯的局面,解決需求嚴重不足問題。
第二,城鎮化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緩解了農村人口壓力與土地承載力之間 的矛盾,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蓄水池”。
第三,農村城鎮化推動鄉村農業和工業發展,拓展農業產業鏈前后發展的空間,為孕育和培植大 批龍頭企業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創造了條件,成為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的載體。
第四,農村城市化對農村和城市來講是一個“雙贏”格局。一方面,農業效率和農民收入得到了提 高;另一方面,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消費、就業都將得到一定改善。
第五,農村城市化打破了原有城鄉隔絕的格局,使農民既發生職業轉換,也實現地域轉移,轉變了 農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
五、城鎮化和鄉村建設互動的紐帶
(一)制度紐帶:統籌城鄉政策
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農村稅費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村醫療、保險及教育改革等各項制度改革 實際上是在“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針下的統籌城鄉政策,改革的目標是要將城鄉置于同一制度框架 下,讓城市和農村獲得均等的發展機會。
(二)空間紐帶:大城市郊區、小城鎮
它們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是城鄉文化交融過渡地帶,是城鄉產業的對接地區,是城鄉各 類要素市場聯系較為緊密的地方。城市產業梯度轉移、城市基礎設施延伸、城市公共服務的擴散等首 先發生在城市郊區及小城鎮。城鄉互動在這里表現得最為突出。
(三)產業紐帶: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
它以農產品為原料,生產出的產品銷往城市或者成為城市制造業的初級加工品,以產業鏈的方式 將工業和農業連接起來,在這個連接渠道內,城市工業企業的生產管理方式很容易向農村滲透,城鄉 間資本的流動也更為暢通。
(四)文化紐帶:農民工
我國目前近1億兩棲棲身的農民工奔走于城市與鄉村建設之間,他們大多是在家無地可種或不 夠種,在城市從事臟、苦、累和危險的工作,卻不能享受正常的醫療、教育和保險服務,處于兩難困境中 的他們極易成為不穩定因素,迫使國家做出積極的應對,解決辦法有兩個方向:一是降低融入城市的 門檻,擴大城市的容納力,讓部分人長期穩定地留在城市;二是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吸引他們回 鄉創業,建設鄉村建設。在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之前這批流動的農民工將會長期存在。事實上,農民 工的頻繁流動無形中架起了城鄉間觀念、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碰撞和交融的橋梁,他們既是城市文 明在農村的傳播者,又是城市了解和接納農村文化的現實素材。
加強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建設
一、農村環境保護建設的必要性
(一)農村環境形勢嚴峻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經過多年努力,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但是,我國農村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 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危及農村飲水安全和農產品安全;農村環境保護的政 策、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一些農村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危害農民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制 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和城鄉統 籌,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以及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結合起來,切實抓好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著力推進環境友好 型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環境安全保障。
(三)農村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突出重點。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飲用水水質衛生安全、農村改廁和糞 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規?;笄蒺B殖污染 防治、土壤污染治理、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各地實際,按照東中西部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采取不同的農村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
3.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加強農村環保適用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以技 術創新促進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積極創新農村環境管理政策,優化整合各類資金,建立政府、企業、 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
4.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發揮各級政府主導作用,落實政府保護農村環境的責任。維護農民環境 權益,加強農民環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環境 保護。
(四)農村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
到2010年,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有所控制,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國 土壤污染與農業污染源狀況,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進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與高效、低 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率提高10%以上,農村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 水的處理率均提高10%以上;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順利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5%,嚴重的 農村環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示范創建活 動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公眾環保意識提高,農民生活與生產環境有所改善。
要分享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間 朋友網 人人網 開心網 │ 我的做題記錄【內容摘要】2014年福建大學生村官考試將于2014年1月19日進行,整理“2014大學生村官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新農村建設(9)”供考生參考。查看匯總:2014大學生村官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新農村建設匯總
到2015年,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加劇的勢頭得到遏制,農村 環境監管能力和公眾環保意識明顯提高,農村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要重點解決我國農村突出的環境間題
(一)切實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水質改善
把保障飲用水水質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配合《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 規劃》的實施,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水源的環境保護和水質監測與管理,根據農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 取不同的飲用水水源保護措施。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應建立水源保護區,加強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 締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保護區。要把水源保護區與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和生 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結合起來,明確保護目標和管理責任,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加強分散供水水源 周邊環境保護和監測,及時掌握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發生。制訂飲用水水源 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大力加強農村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開展地下 水污染調查和監測,開展地下水水功能區劃,制訂保護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加強農村飲 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評估,掌握水質狀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
(二)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
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進縣域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統一建 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小城鎮和規模較大村莊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城市周邊村鎮的污水可納入城 市污水收集管網,對居住比較分散、經濟條件較差村莊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 方式進行處理。逐步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方式,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加強糞 便的無害化處理,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推廣無害化衛生廁所。把農村污染治理和廢棄物資源 化利用同發展清潔能源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綜合利用作物秸稈,推廣“豬一沼一果”、 “四位(沼氣池、畜禽舍、廁所、日光溫室)一體”等能源生態模式,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氣化、秸稈 發電等措施,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
(三)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
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防 治農村地區工業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污染嚴重的企業向西部和落后農村地區轉移。嚴 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污染嚴重和落后的生產項目、工藝、設備,防止“十五小”和“新 五小”等企業在農村地區死灰復燃。
(四)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
大力推進健康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茖W劃定畜禽飼養區域,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 民生活環境。鼓勵建設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和無害化畜禽糞便還田等 綜合利用方式,重點治理規?;笄蒺B殖污染,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對不能達 標排放的規?;笄蒺B殖場實行限期治理等措施。開展水產養殖污染調查,根據水體承載能力,確定 水產養殖方式,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加強水產養殖污染的監管,禁止在一級飲用水水源保 護區內從事網箱、圍欄養殖;禁止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和動物性飼料。
(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綜合采取技術、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在做好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礎上,著力提高 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能力。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在糧食主產區和重 點流域要盡快普及。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 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在高污染風險區優先種植需 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
(六)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
做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查清土壤污染現狀,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試點,研究建立適合我國國 情的土壤環境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對主要農產品產地、污灌區、工礦廢棄地等區域的土壤污染監測和 修復示范。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確保農產 品質量安全。
(七)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以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功能為重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村生態環境。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 并重,加強對礦產、水力、旅游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重視自然恢復, 保護天然植被,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水土 保持生態建設,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強海洋和內陸水域生態系統的保護,逐步恢復農村地區 水體的生態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外來有害入侵物種、轉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環境安全管 理,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在農村的引進與推廣,保護農村地區生物多樣性。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