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_男女福利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_在教室里和同桌做校园h文

當前位置: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八章

發表時間:2014/4/9 10:12:34 來源:中大網校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八章

第八章 教學工作的方法、組織形式與評價

  一、填空題
  1.教學方法可分為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2.以語言傳遞住處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3.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演示)和(參觀)。
  4.(發現)教學、探究教學和(問題)教學都屬于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5.班級授課制最早出現于(16)世紀。
  6.貝爾—蘭斯特制又稱為(導生)制,這種教學組織與當時英國教育的(雙軌制)適應。
  7.小隊教學又稱(協調)教學。
  8.根據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的數量,可分為單一課和(綜合)課。
  9.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2004年判斷題)
  10.摸底考試屬于(診斷性)評價。
  11.口頭提問屬于(形成性)評價。
  12.期末考試屬于(總結性)評價。
  13.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方法。
  14.上課找基本程序和步驟包括:備課、上課、布置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測評)。
  15.(絕對性)評價又稱為目標參照性評價。
  16.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
  17.上課的的基本程序和步驟包括備課、上課、布置課外作業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測評)。
  18.備課包括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考慮教法)。
  19.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不同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20.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過程的形式階段理論即明了、聯想、(系統)和方法。
  21.教學評價的原則包括客觀性、發展性、(整體性)、指導性原則。
  2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獨立的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稱為(引導探究教學法)。
  23.引導探究教學法包括發現教學、探究教學和(問題)。
  24.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總結當時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在其(《大教學論》)著作中首先對班級授課這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了研究。
  25.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組教學)。
  26.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的特點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真實性。
  27.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合作、(競爭的)和不相干的。。
  28.我國采用班級授課,始于清代同治元年于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29.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

  更多備考輔導>>

  2014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三章


  二、選擇題
  1.讀書指導法屬于(語言傳遞信息)教學方法。
  2.參觀法屬于(直接感知)
  3.最早對班級授課制度進行研究,確定了班級授課制的基本輪廓的是(夸美紐斯)
  4.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地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老師輔導,這是(道爾頓制)(2003年選擇題)
  5.指導學生復習屬于(讀書指導法)
  6.道爾頓制的創立者是(柏克赫斯特)
  7.稱為常模參照性評價的是(相對性評價)
  8.鉆研教材包括鉆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閱讀有關參考書)
  9.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應用知識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方法,稱為(練習法)
  10.對教師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旨在發掘教師特殊才能。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小隊教學)
  11.教師以教年齡大的學生為主,而后由他們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學習差的學生,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稱為(貝爾一蘭喀斯特制)
  12.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稱為(形成性評價)
  13.教學評價應經常給師生以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為教學指明方向和增添前進的動力的原則是(指導性原則)
  14.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的場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活動,以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是(實習作業法)
  15.提出課的類型和結構的理論,使班級授課這個組織形式形成一個完整體系的教育家是(凱洛夫)
  16.教學過程中課程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按照學科進行,由學生個人自學讀、寫、算和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另一部分通過音樂、藝術、運動、集會等來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文納特卡制)
  17.被稱為靈活課程表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特朗普制)

  更多備考輔導>>

  2014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三章


  三、名詞解釋
  1.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方法。
  2.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3.談話法:又叫問答法,是教師和學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
  4.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辯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
  5.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來獲得知識、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方法。
  6.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方法。(2003年名詞解釋、2005年選擇題)
  7.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展覽館、大自然和其他社會場地,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和研究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8.練習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9.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進行獨立作業,觀察事物和過程的發生與變化,探求事物的規律,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
  10.實習作業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外一定的場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或其他實踐活動,以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1.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12.貝爾一蘭喀斯特制:稱為“導生制”,產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創始人為貝爾和蘭喀斯特。其主要特點是教師以教年齡大的學生為主,而后由他們中的佼佼者一“導生”去教年幼的或學習差的學生。
  13.道爾頓制:1920年,美國的柏克赫斯特在薩諸塞州的道爾頓中學創建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地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2004年名詞解釋)
  14.文納特卡制:1919年,美國人華虛朋在芝加哥文納特卡鎮公立中學實行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課程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按照學科進行,由學生個人自學讀、寫、算和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另一部分通過音樂、藝術、運動、集會以及開辦商店、組織自治會等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意識”。前者通過個別教學進行,后者通過團體活動進行。
  15.分組教學:是按照學生的學生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
  16.特朗普制:又稱為“靈活的課程表“,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由特朗普創立。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和個人獨立研究結合在一起,并采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
  17.小隊教學:又稱“協同教學”,是對教師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的一項嘗試,旨在發掘教師個人的特殊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特點是采取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合作施教,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組成“互補性”的結構,通過分工協作,在教學工作中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共同負責一個班或幾個平行班的教學工作。
  18.班級教學:是指根據年齡或學習程度,把學生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一規定的內容和時數并按課程表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19.教學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
  20.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
  21.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具體方法有口頭提問、書面測驗等,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改進教學進程。(2003年名詞解釋)
  22.總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課程結束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也稱為終結性評價。
  23.相對性評價:又稱為常模參照性評價,是運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它主要依據學生個人的學習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他的成績的優劣,而不考慮他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24.絕對性評價:又稱為目標參照性評價,是運用目標參照性測驗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的評價,它主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編制試題來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不以評定學生之間的差異為目的。
  25.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三種,即合作的、競爭的和不相干的。通過實驗研究提出,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這種結構才能起到學生群體間相互作用的效果,從而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果。
  26.引導探究教學法: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獨立的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

  更多備考輔導>>

  2014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三章


  四、判斷題
  1.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答:對。教學方法通常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等等,但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目的和任務。(2)教學過程的規律和教學原則。(3)本門學科的具體教學內容。(4)各種教學方法的功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5)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理和認知等方面。(6)教師本身的素養,包括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個性特點。(7)學校與地方可能提供的條件,包括社會條件、自然環境、物質設備等。(8)教學的時限,包括規定的課時與可利用的時間等。要把教學方法結合以上因素來恰當地選擇并創造性地加以運用。
  2.上好一堂課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1998年判斷題)
  答:錯。上好一堂課的標準不僅要看是否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講授內容正確、教學方法恰當、課堂組織得好、師生積極性高。
  3.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是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
  答: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既要評價知識、技能和智力等認識領域,又要評價態度、習慣、興趣、意志、品德及個性形成等情感領域。
  4.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就是形成性評價。
  答:錯。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它包括在一節課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口頭提問和書面測驗,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更多備考輔導>>

  2014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三章


  五、論述題
  1.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是什么?怎樣實施?有何要求?
  答: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獨立的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
  發現教學、探究教學和問題教學都屬于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2003年選擇題)。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比較復雜的課題或獨立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逐步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發展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缺點是:花費時間較多,不經濟,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相當的知識經驗和一定的思維發展水平;同時,還需要有邏輯較為嚴密的教材和素質較高的教師。
  實施步驟為:
  (1)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要解決或研究的課題。
  (2)學生利用有關材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各種可能的假設
  和答案。
  (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假設,學生如果有不同觀點,可以展開爭辯。
  (4)對結論作出補充、修改和總結。
  基本要求是:
  (1)正確選擇探究課題。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實際,來正確選擇探究的問題。問題應有一定的難度和研究價值,需要學生運用已學的多方面的知識,提出假設,并經過多次嘗試才能解決。
  (2)創設進行探究的良好情境。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除了在活動場所、教學儀器和設備、圖書資料、教學時間等方面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外,還需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設一種互尊互愛、好學深思、奮發向上的環境和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展開深入的討論,積極交流心得體會,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和見解。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動中,應以學生為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煉提高。教師只有在必要時才能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和引導。
  (4)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一般要從半獨立探究逐步過渡到獨立探究,從對單一問題的探究到復雜問題的探究,從參與局部的探究過度到全過程的探究。
  2.試論合作學習。
  答: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三種:即合作的、競爭的和不相干的。他們通過實驗研究提出,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這樣結構才能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果,從而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
  (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的競爭創造了條件。
  (2)任務分割,結果整合。小組成員在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上有很強的相互依賴性,各小組分擔課題,然后全班匯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共享。
  (3)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在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獨立完成任務,為小組做出應有的貢獻。那些學業較差的學生將在其他同學的幫助和個人努力下,不再拉后腿。
  (4)公平競賽,合理比較。在合作學習中,取消常模參照評價,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將優等生與優等生一起分組測驗,差生與差生一起分組測驗。各測驗組每個成員的表現與原屬合作小組團體部分掛鉤,優生組第一名與差生組第一名均為各自原來的小組贏得相同的積分點數。這種各人在原來起點進行合理競爭、公平評價其貢獻的做法,最終導致了每個學生無一例外地受到激勵。
  (5)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別指定協調員、讀題員、記錄員、操作員、計算員、報告員等,在不同學習任務中,角色可能輪流互換,這樣既保證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分工明確,秩序井然,又能使個人的特長得以充分的利用和彼此協調。
  3.談談班級教學的基本特征和優點、局限性。
  答:班級教學是指根據年齡或學習程度,把學生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一規定的內容和時數并按課程表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
  班級教學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以“班”為人員單位,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知識水平分別編成固定的班級,即同一個教學班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課時”為單位,把每一“課”規定在統一而固定的單位時間里進行,教師同時面對全班學生上課。
  第三,以“課”為活動單位,把教學內容以及傳授這些內容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綜合在“課”上,把教學活動劃分為相對完整且互相銜接的各個教學單元,從而保證了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班級教學具有如下的優點:
  (1)它能夠大規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一位教師能同時教多許學生,而且使全體學生共同前進,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2)它能夠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并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扎扎實實,有條不紊。
  (3)它能夠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是教師系統講授,而且在這個基礎上直接指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4)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一的時間單位,有利于學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并加強教學管理,從而贏得教學的高速度。
  (5)在班集體中學習,學生可與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多向交流,彼此互相影響、互相啟發和互相促進,從而增加信息來源或教育影響源。
  (6)它在實現教學任務上比較全面,從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它不僅能較全面地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而且班集體內的群體活動和交往也有利于形成學生互助友愛、公平競爭的態度和集體主義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學生其他一些健康的個性品質。
  但班級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
  (2)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
  (3)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4)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的是統一和齊步走,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5)教學內容、時間和進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6)由于以“課”為活動單元,而“課”又有時間限制,因而往往將某些完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地分割,以適應“課”的要求。
  (7)缺乏真正的集體性。在班級教學中,每個學生獨自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雖然向許多學生同樣施教,而每個學生各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掌握。每個學生分別地對教師負責,學生與學生之間并五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擔任何責任,無必然的依存關系。
  4.論述當代教學組織形式中合作學習的形式及特征。
  答: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三種,即合作的、競爭的和不相干的。他們通過實驗研究提出,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這種結構才能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果,從而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
  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之間展開公平的競爭創造了條件;(2)任務分割,結果整合。小組成員在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上有很強的依賴性,各小組分擔課題,然后全班匯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共享;(3)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在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獨立完成任務,為小組做出應有的貢獻。那些學業較差的學生將在其他同學的幫助和個人努力下,不再拉后腿;(4)公平競賽,合理比較。在合作學習中,取消常模參照評價,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優等生與優等生一起分組測驗,差生與差生一起分組測驗。優生組與差生組第一名均為各自原來的小組贏得相同的分數。這種各人在原來的起點進行合理競爭、公平評價其貢獻的作法,最終導致了每個學生無一例外的受到激勵;(5)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別指定協調員、讀題員、記錄員等,在不同學習任務中角色輪流互換,這樣既保證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分工明確,秩序井然,又能使個人的特長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協調。
  5.上好一堂課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答:上好一堂課的具體要求包括: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課堂氣氛熱烈。
  (1)目標明確,指上課時教師明白這堂課要使學生掌握些什么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
  (2)重點突出,是指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的任務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
  (3)內容正確,是指教師講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學技能或行為要求要符合規范,并且應該要求學生的反映同樣是正確的,如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
  (4)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5)表達清晰,是指教師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可接受程度,言語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范、準確、清楚;
  (6)組織的好,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進行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過渡自然,課堂秩序良好;
  (7)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綱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論述:(1)課程與教學評價有哪些功能?
  答:教學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它以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師、學生、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教學設備、場地和時間等因素的有機組合的過程和結果為評價對象,是對教學工作的整體功能所作的評價。
  (2)結合實際.回答如何發揮課程與教學評價的發展性功能。
  答:①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基本環節,它們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多方面的功能,從整體上調節、控制著教學活動的進行,保證著教學活動向預定的目標前進并最終達到該目標。具體說來,教學評價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診斷教學問題(二)提供反饋信息(三)調控教學方向(四)檢驗教學效果
  ②教學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動態發展,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評價應是鼓勵師生、促進教學的手段,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不是整人的工具。
  ③結合實際展開論述。

  更多備考輔導>>

  2014年教育碩士教育學日常練習題附答案8套

  2014年教育碩士考前輔導資料第三章

(責任編輯:中大編輯)

2頁,當前第1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最近更新 考試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