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詞源學上看,不同語言的教育一詞,都與(兒童)的培養有關。
2.(人類生產勞動)的進行,是生產教育的最具基礎性的條件;(語言)的形成則是教育產生的另一重要的社會條件。
3.關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說)和(模仿起源說),蘇聯教育界則堅持教育起源于(勞動)的觀點。實際上,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
4.(學校)的出現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對獨立形態的標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兩種形態:(專門化)的學校教育和(非學校)教育。
5.古代社會中學校教育為社會統治階級(政治)服務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會要求學校教育為(社會物質生產)服務,為(科學文化)的普及與發展服務。
6.從形式看,教育經過了從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過程。
7.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國最早的學校稱為(庠序)之學,其宗旨在于(明人倫)。
9.六藝由六門課程組成:(禮、樂、射、御、書、數)。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定為《四書》、《五經》。其中,《四書》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10.(1905)年,科舉制度被廢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古代斯巴達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忠于統。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zs)